泥鳅的种类繁多,仅在我国就有超过100种的记录。这些泥鳅的习性和生长速度虽然大体上相似,但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养殖业中,常见的泥鳅品种包括真泥鳅、大鳞副泥鳅、中华花鳅和花斑副沙鳅等。下面一起看下泥鳅养什么品种好?
1、真泥鳅
真泥鳅是我国分布最广、最常见的泥鳅品种。其身体背部呈青色,因此有时被称作青鳅。它的身体呈圆筒状,后部侧扁,腹部圆。在养殖条件下,当年繁殖的小苗到年底可以长到每斤30条左右,个体一般体长8-15厘米。
2、大鳞副泥鳅
大鳞副泥鳅是长江流域野生的泥鳅品种。它的体态较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尖。养殖周期一般为6-7个月,体长可达15厘米,每斤约25条。
3、台湾泥鳅
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一种,属于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它们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以及辽宁、黑龙江等地。台湾泥鳅的体形近圆筒形,头部较短,口下位,呈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睛,眼下无刺,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其生长周期约为4个月,在南方地区一年能出产两季。由于生命力强,台湾泥鳅是许多养殖户的选择。
4、嘉合10号
嘉合10号具有高存活率的优点(正常苗种投放池塘成活率能达到98%以上),并且提高了泥鳅的抗寒能力,使其能够顺利过冬。
5、中农10号
中农10号泥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综上就是一些泥鳅品种介绍,其实现在的泥鳅可供选择的品种非常多,大家主要看用途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挑选就好了。
关于泥鳅养什么品种好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