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水稻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水稻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2016-07-22 12:12:58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450)  评论:0   赞:0
[导读]水稻在整个生育期中,会有多种病害发生,但常见的病害有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一、稻瘟病     水稻从幼苗至抽穗均可发生,按病害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所表现的症状可分为…

水稻在整个生育期中,会有多种病害发生,但常见的病害有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一、稻瘟病    

水稻从幼苗至抽穗均可发生,按病害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所表现的症状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稻瘟和谷粒瘟5种。    

1.主要症状    

1)苗稻瘟:病苗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变灰黑色,上部淡红褐色,使整株幼苗卷曲枯死。    

2)叶稻瘟:在幼苗及成株叶片上均可发病。有四种不同形状的病斑:    

A、急性型病斑:一般为椭圆形,也有不规则的,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密生灰色霉层。    

B、慢性型病斑:病斑褐色、纺锤形,外围黄色为中毒部,内部褐色为坏死部,中央灰色为崩坏部,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生有灰绿色霉层。    

 C、褐色型病斑:斑点褐色,很小,只局限于叶脉之间,常见于抗病品种上。    

 D、白点型病斑:斑点白色、近圆形,大小约跨24个叶脉。    

3)节稻瘟:主要发生在茎节上,拔节期易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后扩展至全节或一部分节变为黑褐色,组织破坏,茎秆易折断。    

4)穗稻瘟:又称穗颈瘟,主要在穗颈及枝梗上发生。穗颈发病,病斑褐色或灰黑色,从穗颈向上、下蔓延,可长达34厘米。发病早、发病重时,造成白穗,穗颈瘟常常会引起穗梗及枝梗折断。    

5)谷粒稻瘟:主要发生在谷粒上,褐色或黑褐色。    

 2.发生特点    

 病菌在稻草及病谷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及雨水传播,高温、高湿易发病,后期偏施氮肥发病较为严重。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可用咪鲜胺浸种,每10毫升兑水20公斤(2000倍液)进行浸种。    

3)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等。    

4)药剂防治,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50/亩,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防治。    

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鞘。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暗绿色条斑,对光呈透明状,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许多黄色菌脓,干结后呈黄色树胶状小粒。    

 2.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在稻种和稻草上越冬,成为本病的初侵染源,传播途径有风雨、气流和带病种子的引进、输出传播。该病属细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大面积蔓延。    

3.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种子消毒,用农用链霉素浸种2小时,洗净后播种。(3)药剂防治,可选用农用链霉素、叶枯宁等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交替使用,喷雾防治12次,以后再视病情进行防治。    

三、水稻白叶枯病    

1.症状 分叶枯型症状和凋萎型症状两种。叶枯型症状中,最常见的是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起初为暗绿色线状短斑,以后沿两边蔓延扩展,形成边缘有波状纹的长条状病斑;凋萎型症状,常在秧苗移栽后34周发生,先见幼苗一二片凋萎,随后发展到各叶,并向其它分蘖发展,最后整株甚至全丛凋萎,失去水分枯死。    

2. 防治方法 白叶枯病药剂防治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克~80/亩,兑水45公斤,均匀喷药防治。    

四、水稻恶苗病    

1.症状 本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病苗颜色呈淡黄绿色,比健苗生长得高而细弱,叶片狭长,根部发育不良。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