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林文辉关于生态养殖技术关键点讲解

林文辉关于生态养殖技术关键点讲解

发布时间:2016-07-20 16:47:57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88)  评论:0   赞:0
[导读]今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一下目前的生态养殖的技术关键点。看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水产养殖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微观上,很多(观点)已经失效。搞池塘生态养殖,首先你要认识池塘、认识生态,它的核…

  今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一下目前的生态养殖的技术关键点。

  看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水产养殖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微观上,很多(观点)已经失效。搞池塘生态养殖,首先你要认识池塘、认识生态,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生态养殖的核心问题就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池塘病害的发生是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所造成的;从宏观角度上看,鱼病的发生是池塘生态系统向不适应于鱼类生存的方向演变的结果,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一种自然规律。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它里面的物种是稳定的,当一个生态系统在演变的时候,里面的物种是不稳定的,有些在消亡,有些在增长。

  一直以来,我国鱼病的防控都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即从病状、病症、病原,然后到药物筛选,鱼病开发一条线下来。很少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讨鱼病发生的宏观因素。从池塘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池塘鱼病发生的原因在于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污染率与净化力不平衡所引起的。

  也就是鱼越养越多、饲料越投越多、污染越来越大,但是池塘净化能力跟不上。这个是核心问题。

  因此,尽管我们的鱼病科研人员找到了各种特效药物去防控各种特定的鱼病,但我们没有解决导致鱼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污染与净化不平衡。所以,即使这种病害得以控制,但是池塘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依然存在、矛盾依然存在,必然还会产生第二、第三种病。这也是这些年来造成病越多、药越多,药越多、病越多的现状根本原因。

  无论是中药、西药,还是微生物制剂,只要这些手段既不能降低污染率、又不能提高净化力,那么,都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要从根本上控制鱼病,实现池塘养殖低碳、高效、安全,必须从源头上解决病害发生的主要矛盾——污染与净化之间的平衡,所谓“生态养殖”,其核心问题就是生态平衡。也就是输入池塘的这些东西,你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

  当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苗的时候,产量受到限制。以前鱼的人工繁殖靠天然苗的时候, 种苗是第一限制。当我们种苗有了,第一个矛盾解决以后,并不是说种苗放的越多,产量就越高,到一定程度产量就下降了。它的矛盾转移了,它需要吃的,靠天然饲料是不够的。那么就要放种苗,然后给饲料。人工饲料出现,产量提高一节,是一个新的突破,解决了第二个矛盾。但也不是说拼命放苗,拼命放饲料,产量就上去了,它还是有限制的。第三个限制因素是溶解氧,给种苗、给饲料、给增氧机,产量又上升了。但它还是有限制,这个限制因子就是净化,如果把它用一套设备把水处理了,就像工厂化养殖一样,产量可以非常高,一立方米可以有上百公斤。其实现在困扰我们的矛盾,就是净化层面,水的净化,鱼虾的净化,鱼虾代谢物的净化。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