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楠竹林下种竹荪

楠竹林下种竹荪

发布时间:2016-11-29 19:07:57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66)  评论:0   赞:0
[导读]“2015年9月下旬才播种的菌种已发出了98%的菌丝了,好得很。”业主先立贵随手揭开薄膜检查后说,“我们采取的是在竹林中掏窝定植的方式进行栽培的。”2015年6月,他就在纳溪区林业局技术员的指导下,在村里流转了150亩…

“2015年9月下旬才播种的菌种已发出了98%的菌丝了,好得很。”业主先立贵随手揭开薄膜检查后说,“我们采取的是在竹林中掏窝定植的方式进行栽培的。”2015年6月,他就在纳溪区林业局技术员的指导下,在村里流转了150亩楠竹林规模种植竹荪,并于9月下旬在窝里面垫上砻糠,再按比例撒上竹荪菌种,然后盖上土、铺上塑料薄膜就成了。

白节镇是纳溪区万亩楠竹基地的核心区,为林下套种竹荪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种植竹荪前,竹子和竹笋就是这里的村民主要收入。楠竹林下套种竹荪后,楠竹就不再是竹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了,竹荪将又成为继冬笋后村民增收的又一“宝贝”。

“林下种竹荪,不仅节约了土地,也节约了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纳溪区林业局专家陈永福告诉笔者,今年,纳溪区开始在楠竹林下规模套种竹荪,将有效解决了食用菌生产的 “菌田矛盾”。他说,当前人工栽培竹荪普遍以大田棚栽为主,需要搭建荫棚,且竹荪不能连作,一般种植过的田块要轮种其他作物3年以上才能作为竹荪栽培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而在竹林下套种竹荪,不仅节约了耕地资源和搭建荫棚的劳动量,而且增效明显。同时,栽培后的废菌糠回归林地,能够增加林地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实现林菌互利、资源循环利用。

2015年,先立贵流转了150亩楠竹林下地套种竹荪。他说,根据外地已成功探索出的楠竹林下套种竹荪的技术来看,种1亩林地可收鲜竹荪350公斤,干竹荪70公斤,按照干竹荪每公斤400元计算,每亩可收入2.8万元,竹农可获纯利润1.5万元左右。

“虽然竹荪的经济价值高,但是种竹荪的成本也很高,1亩地将近1万元的成本,可能会让部分竹农望而却步。”先立贵说,基于这种情况,他将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竹荪种植。“因为竹荪种植有个习惯,就是第一年种了,第二年就不能再种了,所以,下一步在带动村民种植时,我将结合林下鸡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一起发展,发挥竹林的最大经济效益,让更多林农早日走上‘靠竹吃竹’的增收新路。”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