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菟丝子藤茎丝线状,黄色或淡黄色, 叶退化成鳞片状,茎先端能旋转,接触到大豆等寄主就缠绕在寄主茎上,吸根伸入寄主体内,吸取大豆体内养料和水分,使大豆生长不良或枯死。菟丝子的种子萌发后如遇不到寄主,7-10天后死亡。菟丝子藤的再生能力很强,折断的一小段的藤上只要有一个生长点就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菟丝子,再危害大豆。菟丝子种子在土中可保持发芽力5-7年。
防治方法:
清选种子。菟丝子种子很小,用过筛方法很容易消除混于大豆种子中的菟丝子种子。
轮作。菟丝子一般不寄生禾本科作物,因此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以减轻危害。
深翻。菟丝子种子小,幼苗生长细弱,幼苗出土能力低,种子在土表7厘米以下不易发芽出土,深翻可大量减少菟丝子幼苗出苗率。
拔除病株。带出豆田,晒干烧毁。
药剂防治。地乐胺防治效果最好。国产48%的乳剂150-200倍稀释液,始花期喷洒,防效可达80%以上。大豆始花期后抗药能力增强,此时菟丝子种子大多已经萌发,容易发现,可只喷洒病株,喷药后3-5天菟丝子变褐色,枯死脱落。另外每亩用48%拉索乳油200毫升,对水30千克,在大豆出苗、菟丝子缠绕初期均匀喷雾。每亩用86%乙草胺乳油100-170毫升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于土壤都有较好的防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