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布病?
答: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二、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传染源:染疫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鹿、犬和其它家畜居次。啮齿动物如豚鼠、小白鼠、家兔也可作为传染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南方猪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一)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合: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2、检查牲畜;3、饲养放牧病畜;4、接触病畜的尿、粪,如清扫羊圈;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二)经消化道感染。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吃生拌肉、未熟的肉、生奶及奶制品或手不洁拿食物吃等,均易感染。
(三)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过程中。
三、布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答: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低热)、多汗、肌肉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症状和体征。
四、布病的病程和预后如何?
答:病程长短不一,3—12个月居多,只要治疗及时、治疗方法得当,预后良好。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形成隐性病灶,反复发作,迁延数十年,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
五、怎样预防布病?
答:加强病畜检疫,屠宰、隔离病畜。杜绝传染源的输入和输出。选择有畜牧部门检疫合格证的牲畜进行养殖,对养殖的牲畜要及时接种布氏菌菌苗。不吃不洁和被布氏菌污染的食物和水,家庭食用畜肉应小块煮熟,生熟分放。减少人与牲畜的接触,加强对牲畜圈舍的定期消毒,加强个人防护。
六、得了布病该怎么办?
答:及时到医疗单位积极治疗,等症状消失,停药后间隔半个月至一个月到医疗单位或疾控中心复诊,连续两次复诊结果均为阴性者为治愈。
对可能被病畜污染的家庭环境、物品疾病畜粪便应以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密切接触者中,发现发烧、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病者,应及时到医疗单位或疾控中心确诊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