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黑斑蛙跳“弹簧床” 终于吃到了“活食”

黑斑蛙跳“弹簧床” 终于吃到了“活食”

发布时间:2016-05-09 10:16:05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05)  评论:0   赞:0
[导读]近日正值初春,而南川河图乡活图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里,已经传出“咕、咕……”的蛙声一片。养殖基地负责人刘力正在池塘里翻弄他的宝贝——黑斑蛙。养普通鱼增收难黑斑蛙养殖基地里,只见在一张巨大的白色拦网下,…

  近日正值初春,而南川河图乡活图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里,已经传出“咕、咕……”的蛙声一片。养殖基地负责人刘力正在池塘里翻弄他的宝贝——黑斑蛙

  养普通鱼增收难

  黑斑蛙养殖基地里,只见在一张巨大的白色拦网下,长方形的标准化养殖池依次排开。

  “一般这个时候,田野里还到处是蝌蚪,我这里却已经是蛙声一片了。别小看这个基地,都是根据黑斑蛙的习性规划设计的。”刘力介绍道,他的基地针对黑斑蛙的两栖特性,模仿了野生的生态环境:养殖池里,有别致的小岛,岛上有野草等植被,其间还隐藏着一个个洞穴。

  笔者看到,在一片蛙鸣的伴奏下,一只只黑斑蛙一会儿池中畅游,一会儿蹦到岸上小憩。

  2011年,刘力在河图乡中图村建起了6亩多鱼池,养殖四大家鱼,主要是吸引客人前来垂钓。

  但随着附近鱼塘的增多,前来钓鱼的客人越来越少。“钓鱼的人少了,普通的鱼不好卖,一年最多卖几千斤草鱼,效益有限。”刘力说。

  2013年,刘力一位从事餐饮业的朋友给他出主意:“黑斑蛙在重庆市场上要卖28元/斤,在餐厅要卖80元/斤,你咋个不养黑斑蛙来卖呢?”

  这让刘力茅塞顿开。通过市场调查,他发现黑斑蛙的市场潜力巨大,决定试一试。

  当年,他就到区林业局办了特种养殖证,流转了5亩地建场,开始摸索黑斑蛙养殖技术。

  起步阶段,他亏了2万多元,但他并没有放弃养殖黑斑蛙。几经波折,目前刘力的养殖规模已达到17亩。

  摸索驯化黑斑蛙

  “原来的黑斑蛙只吃虫子、蚯蚓等活动的小生物。现在经过驯化,只要把饲料投放进去,黑斑蛙就会自己进食了。”刘力说,黑斑蛙属于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只会捕捉会动的食物,而这正是养殖黑斑蛙最大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刘力先后去湖北等地拜师学艺。他采用蛆蝇混合饲料的方式进行喂食,并进一步探索如何驯化黑斑蛙。

  “跳跃撒野是蛙的本性,我们就琢磨把饲料投放在用纱网做成的‘弹簧床’上。蛙一蹦,饵料就会弹起来,蛙就能进食了。而且蛙喂养的密度越大越好,蛙蹦得多,饲料动得多,蛙吃得也就多,黑斑蛙生长发育更快。”刘力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最终让不动的食物变成可以动的。

  黑斑蛙弹跳力很好,很容易逃跑,因此刘力在蛙池四周加装了防逃措施。

  但又怕蛙失去野性,刘力将原来较矮的水泥柱换成2米多高的木柱做支撑,尽量扩大养殖的空间。

  养殖场上方,是覆盖整个养殖场的白色防鸟网。刘力介绍说,鸟是黑斑蛙的天敌,因此防鸟袭击也是养殖黑斑蛙的重点。

  生态饲养效益高

  “原来我们这里虫害很严重,自从刘力在这里养蛙,基本上没有虫害了。”附近村民王晓华告诉笔者。

  刘力说,养殖黑斑蛙的成本不高,1亩能达到2万只的养殖密度。

  他说,河图乡是昆虫资源较丰富地区,可采用70%的自然饵料,以及通过夜间点灯等方式吸引昆虫。这样,既除去了田间有害昆虫、维护生态平衡,而且养1斤蛙的成本只投3元左右。

  刘力介绍,黑斑蛙体型较小,一只成品蛙1.5两就可上市。

  生态养殖的黑斑蛙肉质好,营养佳,很受市场欢迎。如今,他的黑斑蛙主要销往重庆、广州等地,最低价格在25元/斤左右。

  目前,刘力流转土地达到100亩,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文  通讯员 黎明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