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情系三农 不忘重托——记滁州市人大代表王正标

情系三农 不忘重托——记滁州市人大代表王正标

发布时间:2016-08-01 16:50:41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848)  评论:0   赞:0
[导读]他是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他创建农产品加工企业,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生态农业,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他积极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和好评,被当选为滁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他是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他创建农产品加工企业,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生态农业,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他积极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和好评,被当选为滁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凤阳县人大代表。他就是凤阳县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凤阳县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正标。

      王正标家乡是有名的粮食产区,过去这地方粮油贸易一直很繁荣,但是由于刚刚步入市场经济,很多投机商、中间商与小商小贩相勾结,坑害农民,收购农民粮食时经常压级压价,克斤扣两,甚至以打白条的方式欺骗当地农民。王正标看到农民利益受损,决定建创粮食加工企业,把当地农民的剩余粮食就地加工,既解决了农民的卖粮难问题,又安置大批的农民工就业。他作为主发起人于2005年和其他两位股东共同出资2000万元,组建凤阳县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拥有日处理小麦300吨生产线,年加工小麦10万吨以上,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与农户签订优质小麦订单协议,以高出市场价0.04元/公斤收购,让利于农民。以提供优质良种的方法来加强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并且通过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此两项措施的实施,不但保证公司原材料质量,而且使户均增加收入1200元左右,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真正发挥了龙头企业在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了保证农民的粮食能够及时入库,还筹集1000多万资金,建设大型粮库,年均为国家储备10万吨原粮。为保证当地的粮食能够就地加工,去年在凤阳县板桥工业园区,又投资一个亿建设一座大型米厂,预计该厂建成后,年产量12万吨,大大缓解当地农民的卖粮难问题。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90多人,为维护社会稳定、地方的平安和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照顾大街和后营等村残疾人12人,让他们在厂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计问题。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赞扬。

      王正标凭借自己多年对市场的了解,率先在武店尝试发展园林农业,2007年他投资300多万元,建造千亩园林绿化示范园,发展林果、绿化、景观,并免费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今年他又在枣巷投资新建农业生态园,把农业和旅游、观光、度假融为一体,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也给当地农民带来新的经济收入。

      他在担任市人大代表期间,经常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沟通,和各部门同志座谈,讨论新农村建设方案,他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建设好新农村,必须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于是,他向地方政府提出了搞新农村建设,要先规划,再建基础设施,最后才是建房的主张。他带头捐款为农村修建道路,改造农村厕所,治理村庄环境。他参与过灵泉新农村建设、马湖新农村建设、耿陆新农村建设,3年来他捐款不少于60万元,用于武店地区修建村庄道路。王正标的无私奉献,感动了很多有识之士,一些在外事业有成之士,纷纷回乡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把外地的资金吸引进来,帮助当地搞新农村建设,效果非常明显。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