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河北平泉小山杏“转”活大产业

河北平泉小山杏“转”活大产业

发布时间:2016-08-01 16:18:26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345)  评论:0   赞:0
[导读]荒山上长出新“钱景”,小山杏托起致富希望  平泉山地多平地少,大部分山区是荒山、荒滩、产量低的坡耕地,这里种粮不行,却适宜种山杏。  裁缝沟村位于台头山乡“打鹿沟”,全村415户,林地面积2.3万亩。“2010年…

  荒山上长出新“钱景”,小山杏托起致富希望

  平泉山地多平地少,大部分山区是荒山、荒滩、产量低的坡耕地,这里种粮不行,却适宜种山杏。

  裁缝沟村位于台头山乡“打鹿沟”,全村415户,林地面积2.3万亩。“2010年,村里通过推广山杏,现在几乎家家都有杏树林,每年收获40万斤杏核,收入140多万元。”村支书裴树申说,过去的荒山上长出新“钱景”,山杏成了山区脱贫的希望。

  从野生转向规模发展。县里借助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财政奖补、部门资金打捆等措施扶持,短短十几年,全县优质山杏林面积达67万亩,年产杏仁3000吨,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规模上去了,管理也要跟上。“前些年山杏都处于野生状态,农民只收获不管理。现在大家意识到要靠科技和管理提高效益。”平泉县林业局林果总站副站长付文平说。

  县里建立林果总站为龙头、技术推广站为依托、村级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的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对土质较好的山杏林进行改良,新品种鲜食杏产值提高了3倍。

  鼓励农民抱团发展。县里成立了山杏行业协会,还先后组建8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基地+得到有效发展。

  “到2020年,全县山杏面积达到80万亩,杏仁产量达到5000吨,产值达到10亿元。小山杏撑起山区农民的新希望,托起他们的富裕梦。”平泉县委书记董正国对此满怀信心。

  山杏仁、壳、肉、叶“吃干榨净”,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在全国最大的杏仁交易市场——平泉北五十家子市场内,一辆辆载满山杏核的大货车排成长龙,等待过泵交易。

  亚欧果仁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尽禄介绍,公司开发的杏仁产品,年交易量达4万吨,占全国交易量的50%,不仅销往北京、广州等10多个省份,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使小山杏走向了世界大市场。

  将山杏“吃干榨净”,平泉着力打造了“市场带企业、企业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

  “以前的杏壳是废弃物,老百姓形容它‘扔了不烂、烧火不着’。如今它可成了抢手的宝贝,一吨800多元。”承德华净活性炭公司负责人张立军说,你看这黑乎乎的活性炭板和炭包里的颗粒都是山杏壳皮经过干燥、炭化和高温水蒸气活化后精制加工而成。眼下,该公司年产活性炭超2万吨,活性炭工艺品达10万件,产值实现2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果壳活性炭生产厂。

  山杏浑身都是宝,杏仁可以制成杏仁露、杏仁油,杏壳可以用于制作活性炭,杏肉可以制作果脯,山杏叶可以提取医药和保健产品原料,杏树可以用于加工高密度板。县林业局局长胡景东介绍,67万亩山杏,成为北京绿色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起一道屏障。

  山杏产业扛起了改善生态的大旗,实现了家园绿起来、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多赢局面。目前,全县从事山杏产业的企业达到66家,其中果壳活性炭产量达到全国的60%。山杏产业链上的总产值达到9亿元,居全国县级首位,并且带动了全县19个乡镇7.5万人就业。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