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饲料
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饲料中毒害物质超标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据了解,饲料中的毒害物质摄入动物体内,会降低畜禽产品质量和产量。人们食用残留毒害物质的畜禽产品后,会致癌、致畸等,严重危害健康。
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饲料中的毒害物质主要包括细菌、霉菌、毒害元素和化合物等,具体控制管理方法如下:
控制饲料中的细菌
一方面,从源头防止细菌产生。饲料生产企业应严密隔离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处理区域,防止蟑螂、鼠等生物的侵入。对环境和设备定期清扫、消毒,防止沙门氏菌等细菌的污染。
另一方面,通过物理或化学处理办法处理饲料。将饲料制成颗粒状,可以有效抑制沙门氏菌或大肠菌。在饲料中添加乙酸、醋酸等有机酸,能有效杀灭细菌。还可用环氧乙烷气体杀菌。
控制饲料中的霉菌
原料生产方面:培育具有良好抗性的棉籽、花生等品种;采用轮作等种植技术和适当的收获方法;控制原料水分。饲料管理方面:控制饲料水分;改善贮藏条件;使用化学防霉剂,防止霉菌产生。
控制饲料中的毒素
饲料中常见的毒素包括铅、砷、氟等。控制原料中铜的含量可以有效减少配合饲料中铅含量。在饲料中添加抗坏血酸以及高蛋白可促进砷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限制磷酸盐、骨粉在日粮中的比例,可以减少氟的危害。
控制饲料中的有害化合物
通过改变青绿饲料的调制、饲喂、贮存方法,在饲料中混入适当添加剂,可以减少动物对有害化合物的吸收。例如,限制含氰甙原料的使用量,尽量喂熟食,或在含氰甙的饲料中添加少量硫代硫酸盐,可形成低毒氰酸盐,随动物尿液排出。
推荐文章:
(中国惠农网 云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