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猪肉
当前,我国养猪产业大都采用传统的模式,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高,流通环节过长,信息不对等等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这些问题造成了我国猪价格频繁大幅波动,“肉贵伤民,猪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
提高养猪产业的竞争力,首先要实现规模养殖。单户的养猪户处于弱势,对市场价格和信息的把控力不足,只有将这些单打独斗的力量联合起来建立合作社,实现规模生产,才能提高养猪户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养猪合作社比单户养猪时明显的优势是节省采购成本。据了解,统一采购猪饲料,一吨可以节省近100元,平摊到每头猪,可比分散养殖的成本低50元左右。另外,通过合作社等方式,在扩大规模时更容易从银行贷款,并且利息更低。最后,合作社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建立追溯体系,整个产业链条处于透明化,在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方面更有保障优势。
搭建现代交易平台,减少中间环节。传统的交易模式中,因供需的信息不对称,加上流通环节过多的原因,养猪户总会陷入“肉价上涨—母猪存栏大增—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猪肉上涨”的怪圈,不利于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让产销双方的信息流通起来,“砍”掉了生猪收购的中间环节,养猪户直接面向市场,可以抑制市场猪肉价格波动。另外,市场价格信息的随时更新,可以让养殖户制定养殖计划,减少养殖风险。
推荐文章:
(中国惠农网 桃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