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雏鸡
0-6周龄的雏鸡自身抵抗力弱,适应环境的能力差,饲养中稍有差池将会造成生病死亡,影响养殖效益。因此,这一阶段要细心照看,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促进雏鸡健康生长,降低死亡率。
调控适宜温度 雏鸡的绒毛稀少,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对温度十分敏感,因此要掌握好控温技术,做好温度控制工作。出壳后7-21天内,温度要维持在32℃-35℃之间,以后每隔7天可降低2℃-3℃。
控制育雏密度 育雏密度过大,鸡群容易生产大量有害气体,且有啄癖打斗现象,密度过小使育雏设备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费。采用笼养设备,每平米可养40-50只;采用圈养,每平米可养20只。同时,还需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做好湿度管理 10日龄内,需要保持65%的湿度,才能促进雏鸡羽毛生长,防止脱水。之后的湿度要逐渐降低,以免诱发球虫病,影响雏鸡健康。
及时进行饮水 “开食先开水”,可以促进雏鸡肠胃蠕动,吸收卵黄,促进食欲。一般来说,开水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5%的糖水。如果是经过长途运输,一定要及时给予清洁水,否则会造成雏鸡脱水死亡。
合理的光照 光照对雏鸡的采食、饮水和活动都有影响,自然光照并不能满足雏鸡成活、发育的要求,所以要进行人工补光。一般来说,3日龄内,需要进行全天补光,4-7日龄,每天15-16小时的光照。2周龄-15周龄期间,每周递减30分钟的光照,直到每日光照为9小时左右。
做好用药管理 在雏鸡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预防和治疗疾病,这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或是说明书,按剂量进行饲喂。此外,片剂药需碾成细粉,并且掺在饲料或水中需要搅拌均匀,防止发生药害。
平时精心看护 雏鸡非常弱小,要精心看护,以防出现饿死、淹死、踏死、猫狗咬死或中毒死亡的情况。
推荐文章:
(中国惠农网 桃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