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县域经济>
猪咬尾症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

猪咬尾症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15-01-23 17:08:38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576)  评论:0   赞:0
[导读]图为:生猪猪咬尾症,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表现为猪群打斗,互咬尾部、腹部等。这种恶癖症会严重影响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被咬伤部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死亡。因此,养殖户必须引起重视,…

图为:生猪

  猪咬尾症,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表现为猪群打斗,互咬尾部、腹部等。这种恶癖症会严重影响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被咬伤部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死亡。因此,养殖户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猪咬尾症主要发生在早期断奶的仔猪群,引发诱因有以下几种:(1)日粮中营养物质缺乏或比例不当,如蛋白质水平偏低、氨基酸缺乏、矿物质元素或食盐含量不足等,会产生敌意增加、不耐应激等异常表现,促使猪群嗜血和咬尾。(2)圈舍内空气污浊、湿度大、不通风等,会使猪群焦躁而发生打斗。(3)环境单调使猪的注意力被其他猪摆动的猪尾吸引,从而导致咬尾的发生。(4)管理因素,包括喂料量不足,饲养密度过大等,猪群因争地盘和饲料等而产生打斗、咬尾。(5)寄生虫产生的皮肤瘙痒或焦躁不安,让皮肤在栏杆或墙壁上摩擦出血,也容易让猪群啃咬。

  根据猪咬尾症发生的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饲喂全价饲料,并及时补充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给予充足的清洁饮用水。(2)对圈舍及时清扫及消毒,注意通风、防潮,根据天气变化做好防护措施。(3)根据品种、体重、体质和其他方面,将相近的猪进行组群,且控制饲养密度。(4)在仔猪1-2日龄内进行断尾处理,是防止咬尾症发生的有效措施。(5)对育肥猪进行去势,既能有效避免咬尾,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6)根据生长环境和发育规律,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7)对被咬尾的猪及时处理治疗,用高锰酸钾液清洗伤口,并涂上碘酊以防止伤口感染。 如果整个猪群有咬尾现象,可在饲料中增加0.1%的食盐,或是用白酒稀释液对猪群喷雾,1-2次后可明显改善。

  推荐文章:

  秋冬季节养殖生猪 注意防控呼吸道病

  环保成难题 养猪场卫生管理从哪入手?

  白菜喂猪效益高 需警惕发生中毒

  养殖户给病患猪用药量的计算方法

  新手猪倌养殖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中国惠农网 桃燃)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