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的概念最早是由IBM提出来的,是指将感应器安装到电网、铁路、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实现各种物体之间的链接,再通过互联网将这个物理系统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近两年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布局,IBM“智慧地球”战略已经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被公认为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更成为科技发达国家制定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自2009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纷纷推出本国的物联网、云计算相关发展战略。
在中国,智慧科技思维更多地被应用到农业中,成就了当今的智慧农业,不过,在中国,它的官方名字叫“农业物联网”。
在一些智能温室大棚里,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神奇的监测系统:一打开大屏幕,分布在鹤壁全市田间的60处监测点的各种数据和图像扑面而来,地表温度、空气湿度、风向、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植被光合有效辐射等农田生态环境参数,一览无余。你还可以点击查看监测点所拍的绿油油的玉米苗,镜头再拉近,一片玉米叶的视野画面清晰可见,什么病虫都逃不出这双“眼睛”。
有了农业物联网,农技人员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各种即时数据,及时反映苗情,指导对农业生产不利的因素及早排除。同时,农业物联网记录的大量详尽数据,对农业生产的规律性研究也非常有用。
智慧农业利用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快速、多维、多尺度的种植作物信息实时监测,并在信息与种植专家知识系统基础上实现农田的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国惠农网 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