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三农政策>
我国城镇化建设需要延续文化血脉

我国城镇化建设需要延续文化血脉

发布时间:2013-11-02 10:18:08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编辑    阅读:(388)  评论:0   赞:0
[导读]图为:城镇化建设(配图) “国内不少开发商,挖个水坑,就敢叫‘亲水家园’;弄个石膏柱,就敢叫‘皇家风范’,这样的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要坚决抵制。”昨天举行的“2013中国新加坡小城镇发展论坛”上,经济学…

 

图为:城镇化建设(配图)

 

  “国内不少开发商,挖个水坑,就敢叫‘亲水家园’;弄个石膏柱,就敢叫‘皇家风范’,这样的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要坚决抵制。”昨天举行的“2013中国新加坡小城镇发展论坛”上,经济学家、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告诉台下就坐的各地浙商,如果真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做有文化的城镇化。

  本次论坛是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的专题活动之一,主题为“文化与产业—高品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邀请了多位中国和新加坡的专家及浙商,共同探讨浙江小城镇开发。

  “北京那些被拆掉的门和老城墙,在长城山腰上修建凉亭,都是对原有文化的破坏,在小城镇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这种破坏。”陈淮建议,今后浙江的小城镇开发,应该注意摒弃一些不良的文化因素,如之前提到的开发商的一些不好的做法;还要注意坚守当地不可复制的文化要素,加以保护性开发。

  “有特色的幸福城镇。”另外一位主讲嘉宾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院长王才强,则分享了新加坡这座国际花园城市在建设小城镇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新加坡围绕核心区规划建设了25个新市镇,各镇距核心区5~10公里,规划人口15~20万人。每个新市镇,都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功能完善的商业服务中心,提供就业的经济实体;每个镇中居民基本能保证日常生活经验的自给自足,生活工作的方便,能保人口有序分散到核心区周围。从宏观规划、城镇发展计划、公共交通管理、城市“细胞”保留、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有序的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值得浙江在小城镇开发过程中参考借鉴。如今在新加坡10个不同的片区,高楼林立之下,还有7100多幢有价值的旧建筑被妥善地保护下来,延续本土文化的同时,成为各地游客热衷的参观之地。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