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三农政策>
解决猪周期问题 规模养殖或是出路

解决猪周期问题 规模养殖或是出路

发布时间:2014-04-09 14:37:00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编辑    阅读:(258)  评论:0   赞:0
[导读]图为:规模化养殖 “姜丝肉”和“肉丝姜” 2014年农业部在山西15个定点监测县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周生猪价格为15.36元/千克,之后一路下行,第三周掉到14.19元/千克,第5周跌破13元,第11周进入了每千克11元的…

图为:规模化养殖

 

  “姜丝肉”和“肉丝姜”

  2014年农业部在山西15个定点监测县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周生猪价格为15.36元/千克,之后一路下行,第三周掉到14.19元/千克,第5周跌破13元,第11周进入了每千克11元的时代。与猪肉的一路下跌相比,生姜的价格则是一路上扬,北京生姜价格已经涨至十元一斤左右,老百姓调侃,“姜丝肉”变成了“肉丝姜”。

  “猪周期”面临调整

  猪周期其实是一种经济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一种周期性的猪肉价格变化的怪圈,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现在猪肉价格涨了,很多的养殖户就会大量的开始养猪,母猪的存栏量也就跟着大涨,母猪多了,市场上的生猪供应也就多了,供应一多,肉价自然就会下跌。于是养猪户又面临亏本问题,会大量的淘汰母猪,这样一来市场上,生猪的供应也就相应减少,紧接着慢慢的肉价又会再度上涨,就陷入这样一个循环。

  当下,逢节必涨、淡旺季分明的生猪市场,出现了逢节跌价、旺季不旺的现象,而且淡季亏损程度逐年加深、旺季反弹力度逐年下降。3年至4年一轮的“猪周期”渐渐缩短到两年一轮甚至更短,而这种格局必然面临调整和改变。

  规模化养殖是探索道路

  有数据表示,目前我国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占养猪总量的38.5%,而个体养猪户却有6千万,也就是说大多数还是散户养殖。

  散养户占据了养猪户的主流,但是散养户却无权定价,导致广大养猪户在猪价上没有主导权,只能任由国家干预猪价,由屠宰商控制猪价。盈利的时候广大养猪户不会想着要拿回主导权,而亏损的时候就会想着改变现状,从而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性了。

  养殖市场还是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因素。因此,通过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规模化的部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才是长久之道。因为,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而言,其养殖成本相对较低,养殖量较大,可以保持相对合理的利润水平,抗风险能力远高于中小养殖户,其补栏与否也不再视猪价的高低而定,而是不断、平均 、平稳进行,甚至在生猪价格大幅归落时,效率较高的规模化企业会加大补栏力度,是生猪行业的产能震荡和价格震荡更趋稳固。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