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草地在西藏自治区分布的主要概况?

草地在西藏自治区分布的主要概况?

发布时间:2016-07-22 14:09:22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276)  评论:0   赞:0
[导读]草原是西藏主要植被景观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西藏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这里环境严酷,气候寒冷,土壤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草群生长一般低矮稀疏,生物量偏低。西藏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资源丰富,面积居全…

草原是西藏主要植被景观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西藏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这里环境严酷,气候寒冷,土壤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草群生长一般低矮稀疏,生物量偏低。西藏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资源丰富,面积居全国之首。

西藏草地

全区天然草地面积8205.2万hm2,占西藏土地面积的68.1%,占全国天然草地总面积的1/5左右,其面积是西藏农耕地面积的232倍,各类林地面积的11.4倍,其中可利用草地为7084.7万hm2。由于西藏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草地类型的复杂性。全国18个草地类型中,西藏就有17个。

除干热稀树灌草丛外,从热带、亚热带的次生草地到高寒草原,从湿润的沼泽、沼泽化草甸到干旱的荒漠化草原,如此众多的草地类型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基因库和可贵的景观资源。

西藏草地植物共有3000多种,从科、属来看,在150种以上的科有菊科、禾本科、豆科、毛莨科、蔷薇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莎草科、龙胆科、玄参科和唇形科,这11个科共有1858种,占草地植物种数的61.3%;从西藏各类草地特别是主要草地的建群种、优势种、分布面积和草质、产草量来看,禾本科、莎草科和菊科在草地群落中的作用最大,其中饲用植物2672种,以它们为优势种的草地类型分布广泛,面积辽阔。

西藏草原上除了生长着种类繁多的优良牧草,还分布有数百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如贝母、北柴胡、山莨、虫草、龙胆草、麻黄、大黄等。西藏草原还养育了大量的野生动物。在西藏草原上栖息繁衍的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之冠,其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西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赤斑羚、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藏雪鸡、藏马鸡、黑头角雉、灰腹角雉等,这些野生动物大多为我国所特有,属于世界珍稀动物。

西藏草地资源在不同地区的数量与质量、载畜量与载畜能力、畜产品的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都具有很大差异,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自然条件和草地生产技术等多种因素所致。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为三江流域之高山峡谷区,该区南部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谷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发育大片森林,天然草地类型主要分布是在海拔4000m以上的疏林灌丛草地。昌都地区中部峡谷地带干热,多为有刺灌丛,发育着寒冷潮湿(高山草甸)草地,畜群中牦牛比重大。由于地形和森林分布,草地面积只占本区总土地面积的50.36%。草地垂直分异显著,暖季牧场面积大,利用时间短,草地季节不平衡严重。

山南地区是西藏的主要农业区,但牧业生产的比重大,牲畜的饲料来源虽有农作物副产品补充,但仍以天然草地放牧为主。河谷地带气候温和,水源充足,但放牧地面积有限。由于森林分布广、面积大,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51.94%。大面积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于羊卓雍湖以东、朗县、三安曲林、加玉一线以西的海拔4000~4800m的高原上。由于水热条件比较好,草地生产能力较高。

拉萨地区的特点是草地资源少,特别是东南部的墨脱、林芝等县,森林面积大,农业用地多。天然草地主要分布于西北部高海拔地区。

日喀则地区除西部三县为牧业县外,其余均为农业或半农半牧县,天然草地资源丰富,境内2/3以上土地为牧业用地。草地生产能力仅次于山南,但生产潜力较山南要大。

那曲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畜牧业基地,是牦牛的集中产地,牦牛主要分布在那曲地区东部,即怒江的河源地区,地形起伏大,气温低,年降水量达500mm左右,发育着大面积寒冷潮湿草地(高山草甸),这类草地是牦牛生活最适宜的环境。那曲西部地区为羌塘高原,属内陆水系,气候干旱。

阿里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冬春又多风,天然草地的植被多为有刺灌丛,草地产草量很低。

西藏主要草地类型为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等。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草甸占全区可利用草地的30.1%,主要分布在昌都北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原上,往西经那曲地区东部、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东段南坡向南至喜马拉雅北坡4500~4800m的山地。分布的下限是东低西高、南低北高。例如,在昌都北部海拔4100~4200m,往西至念青唐古拉山上升至4500m,进入藏北高原后上升至5100m。由南向北的分布也如此,在中喜马拉雅山北坡寒冷潮湿草地类分布下限为4700m,向北至冈底斯山上升至4900m,进入羌塘高原后可上升至5100m。其垂直带的宽度在西藏东部为1000~1100m,向西至念青唐古拉山缩至70~800m,到羌塘高原中部江爱山一带为不连续分布。

此区由于地势高,降水量较多,气候表现为寒冷湿润。温度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低于0℃,≥0℃的年积温不足1100℃,没有绝对无霜期,野生植物生长期只有70~l10d。降水量300~500mm。春季多大风,常有风雪灾害。

此区在寒冷湿润的环境下发育的土壤为高山草甸土(黑毡土),具有明显的草根层,极富弹性、未腐殖化的草根絮结层厚15~20cm,土壤有效水分低,通常含水量低于10%时即出现旱象。冬季结冰后地表出现龟裂,春季消融时引起草皮滑塌。主要植物群落有高山矮嵩草,金露梅一矮草,圆柏一矮嵩草,杜鹃一矮嵩草等群落。草层中垫状植物如点地梅(Androsuceaizoon),苔状蚤缀(Arenariamusciformis)分布普遍。可食牧草除矮嵩草外,还有羊茅、早熟禾、紫花针茅等禾本科牧草。杂类草中常见的为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multicaulis),蒲公英等。每公顷可食牧草产量为1062.75kg,草质优良、粗蛋白质含量达14.86%。此类草地适于牦牛和藏系绵羊的生态要求,所以西藏80%以上的牦牛集中在此类草地中。

高寒草原在西藏草地中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羌塘高原海拔4500m以下的湖盆、宽谷、低山及台地。在阿里高原南部海拔4500~5000m的山地垂直带中也分布着这一类草地。其面积约占全区草地31.1%。气候为高原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年均温

O℃左右,≥O℃年积温1100℃~1700℃。年降水量150~300mm。野生植物生长期达120d左右。土壤为沙砾质高山草原土,放牧过重的地段常引起风蚀和沙化。主要植被为紫花针茅一硬叶苔,锦鸡儿一针茅,固沙草一针茅等群落。根据24个测产样方统计,平均1hr:r12可食牧草产量为406.2kg。本类草地是西藏的养羊业基地。

高寒荒漠分布在羌塘高原和阿里高原北部的湖盆、宽谷,剥蚀低山和洪积扇。在西部班公湖附近分布下限达到海拔4400m,地表为风化残积碎石或砾石。草层稀疏,总盖度仅10%~15%。主要植物为极端耐旱的半灌木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compacta),阿加蒿(Ajuanafruticulosa),匙叶芥(Christoteacrass,ota),硬叶苔,沙生针茅、羽柱针茅等。草质低劣,水草不配套,多数利用率不高,只能夏、秋放牧。总面积约占全区草地12%。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