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浅析:牧草种质资源鉴定与怎么保存问题

浅析:牧草种质资源鉴定与怎么保存问题

发布时间:2016-07-22 13:57:43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93)  评论:0   赞:0
[导读](一)牧草种质资源鉴定鉴定与评价是种质保存与利用的重要纽带,有室内鉴定和田间鉴定。室内鉴定一般在温室、培养箱和实验室内进行,特点是节省种子、环境可控、周期快、可全年进行、结果较为准确。田间鉴定一般在原始…

(一)牧草种质资源鉴定

鉴定与评价是种质保存与利用的重要纽带,有室内鉴定和田间鉴定。室内鉴定一般在温室、培养箱和实验室内进行,特点是节省种子、环境可控、周期快、可全年进行、结果较为准确。田间鉴定一般在原始材料圃中进行,其特点是更能真实地反映种质的特性、 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方面的资料在经过田间鉴定后才能获得。

观察记载的内容如下:

1.生育期 包括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或分枝期、拔节期、抽穗或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果后营养期和枯黄期等。对于一年生植物,可观察1—2年;对于多年生植物,至少要有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数据。

2.形态学观察 除进一步的植物分类鉴定之外,还包括对株型、株高、株丛大小、枝条数量、叶型、花色、种子结实情况、根茎等的观察。

3.农艺性状包括产量、叶量、再生性、品质等。

4.抗逆性包括抗旱性、抗寒性、抗热性、抗病虫性、耐盐碱性等。

5.遗传学观察 繁殖方式、授粉方式、遗传多样性等。

(二)牧草种质资源保存

1.种植保存 为保持牧草种质资源的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的生活力及其数量,种质资源必须每隔一定时间(如1—5年)繁殖1次,当种子发芽率降低到50%时必须及时繁殖,否则种子在丧失活力后不宜保持原物种的遗传特性。这种繁殖方式就是种植保存。种植保存一般可分为原生境种植保存和异地种植保存。前者是通过保护植物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来保存种质;后者是把种质材料的种子、块茎块根、无性繁殖材料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于植物园或繁殖圃中。

2.贮藏保存 贮藏保存主要是用控制种质库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和种子含水量以及用氮气密封贮藏、液氮超低温贮藏等方法贮藏种子、营养体或花粉,以期达到延长其寿命的目的。种质库可分为短期库、中期库和长期库。

(1)短期库温度20℃,相对湿度45%,种子含水量%。种子装于纸袋内,可保持种子生活力2 --5年。短期库是一个工作库, 主要用于交换种质。

(2)中期库 中期库的标准是保证种质材料保存10~25年, 发芽率不低于85%。我国牧草种质中期库的保存条件是温度4℃,相对湿度%,种子含水量io%以下,密封。中期库的任务包括:不断向长期库提供种质资源,接受长期库的繁殖更新任务,直接为利用者服务。

(3)长期库 长期库温度为- 18℃~- 10℃,相对湿度为30%~35%,种子含水量为5%。密封保存,可保存种子75年。 在长期贮藏过程中,除监测样品、繁殖更新外,贮藏种质材料不作任何他用。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