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气象专家:解析“倒春寒”和对农业的影响

气象专家:解析“倒春寒”和对农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7-22 14:36:09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08)  评论:0   赞:0
[导读]4月1日开始,受较强冷空气侵袭,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降水,伴随而来的是自北向南的气温骤降,其中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倒春寒”天气。不少人直呼,暖暖春意才享受没几天,似乎又一下子回到了料峭寒…

    4月1日开始,受较强冷空气侵袭,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降水,伴随而来的是自北向南的气温骤降,其中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倒春寒”天气。不少人直呼,暖暖春意才享受没几天,似乎又一下子回到了料峭寒冬。春季里这种转折性天气是否罕见?它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倒春寒”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如何防范这种天气可能会带来的危害?

“倒春寒”任性来袭

    说起"倒春寒"这个概念,它算得上是由来已久,是指初春气温回升较快,而后期出现阶段性气温偏低的天气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定义只是一个普遍来说的定义。因为我国幅员广阔,各地气候不同,种植作物不同,影响作物生长的气象要素数值不同,具体指标是多少,要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而农业上常用的南方地区“倒春寒”气象指标是日平均气温降到12℃以下,并持续3-5天。拿这次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象要素数值达到了这个指标,就可以确定这个地区出现了"倒春寒"。

    如果要分析具体原因,先要了解一下春季的气候特点:春季本身就是一个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转换的季节,这不同于夏天全部由夏季风占领,冬天由冬季风全部占领,春季属于一个过渡季节,冬夏季风会交替占领。

    了解了上述背景后再来看"倒春寒",最基本也是最好理解的一个原因是早春的时候,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比较弱,气温明显升高。这种升温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冷空气势力又加强了,就会造成这种阶段性的低温。

“倒春寒”对早稻影响较明显

    专家说春天已经来了,天气应该是逐步回暖。那突然出现了"倒春寒",降温的幅度比较大,是会对作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的,其中对早稻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这次天气过程中,长江中下游早稻正好处于播种育秧阶段,如果防范措施采取的不好,突然出现的"倒春寒"就会造成早稻烂种烂秧。除了早稻之外,播种期的棉花也易受影响,可能会出现烂种死苗的现象。作为去年的秋播作物,油菜开花授粉也会受到影响,将导致后期产量有所降低。

    如果要排个序的话,受"倒春寒"影响最大的是早稻,再者是播种期的棉花,再就是油菜。

    专家还说华南地区平均气温没有降到12℃以下,且华南早稻大部已经处于三叶至移栽返青期,降温对早稻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虽然北方许多地区降温后日平均气温低于12℃,但因为当地作物不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作物,因此衡量是否是“倒春寒”的指标又不一样,就不能用12℃这个指标了。可以参考这个指标:对西北、华北、黄淮地区来说,日最低气温低于2℃,也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可能会导致冬小麦、果树、蔬菜等遭受霜冻害。这样来看,这次降温对北方地区农作物的影响比较小。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