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福建省武平县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

福建省武平县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6-07-22 11:17:59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433)  评论:0   赞:0
[导读]摘 要:介绍了武平县水稻生产自然条件、生产概况、生产优势、存在问题,提出水稻再发展趋势。 关健词:武平;水稻生产;情况;发展趋势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武平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

    摘 要:介绍了武平县水稻生产自然条件、生产概况、生产优势、存在问题,提出水稻再发展趋势。 
    关健词:武平;水稻生产;情况;发展趋势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武平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是山区农业县,农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和福建省的粮食主产县、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我县在水稻生产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武平县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 
1.1土地条件 
    武平县土地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22200hm2,其中水田面积20000hm2。2008年取土样3400个进行土壤养分测试,土壤有机质含量为6.3—48.8g/kg,平均为26.4g/kg;碱解氮含量为44—263mg/kg,平均为138mg/kg;有效磷含量为0.9—94.8mg/kg,平均为25.3mg/kg;速效钾含量为10—344mg/kg,平均为63mg/kg;土壤pH值为4.0—7.8,平均为4.97。水田土质多为壤土,土壤肥沃,适于水稻种植。
1.2水利条件 
    武平县地处武夷山脉的最南端,闽、粤、赣三省的结合部,东经115°51′—116°23′,北纬24°48′—25°30′,县内群山重迭,沟谷纵横,溪河密布,溪河长度10km以上和流域面积50km²以上的有18条,其总长度5126km,流域面积2283.1 km²。现有水利工程中,蓄水工程有260处,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3座,塘坝235座,库容1432.98万m³,引水工程5056处,提水工程58处。
1.3气候条件
    我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降雨相对集中,干湿季节明显,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光热水资源丰富,日照为1758h,年平均温度约为20℃左右,近年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5℃,年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18.7m/s,多雨季节2—6月,年降水量1500—1900mm,无霜期为295d,相对湿度为75%—85%。
2武平县水稻生产概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武平县水稻生产技术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由高杆水稻品种改为矮杆水稻品种,减少台风等自然灾害损失。1963年开始引进矮仔粘、矮脚南特号等矮秆品种,此后矮秆品种面积逐年扩大,至20世纪70年代初基本实现矮秆化。水稻平均单产从1952年107.5kg ,1975年上升为139kg 。
    第二阶段
    20世纪70—90年代,由常规稻改成杂交水稻,提高水稻单产,增加农民收入。1976年引进杂优威优3号在永平、东留试种成功,随后杂优面积迅速增加,至20世纪90年代末基本实现杂优化,水稻平均单产1999年上升为331.2kg。
    第三阶段
    21世纪以来,大力推广农业“五新”集成应用技术,2005年以来大力推广超级稻,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水稻平均单产进一步提高。
    据2005-2009 年全县超级稻测产平均单产分别达501.7 kg、510.6 kg、536.6 kg、550.2 kg、575.1 kg,比当年一般组合平均单产分别增加48.7kg、40.8kg、45.6kg、56.1kg、62.3kg, 比当年全县水稻平均单产每分别增加151.7kg、158.6kg、165.6kg、171.2kg、190.1 kg。水稻平均单产2014年上升为410kg。
3武平县水稻生产优势 
3.1生态环境好 
    武平县处于武夷山南西端,属闽西南上古生代覆盖层。北部中低山纵横,间有指伏山间盆谷;南部低山丘岭起伏,多低丘河谷,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79.7%,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工业排污和生活垃圾对空气、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污染程度也很小,比较适合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武平绿茶”获中国驰名商标。 
3.2化学污染少 
    多年来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坚持“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行健身栽培,科学应用化学防治,加强预测预报,适时选用高效低毒对口农药进行防治,高毒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减少,农药对水稻田的污染逐年减少。2007年开始全县开展土壤普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施基肥,减少肥料流失,避免盲目施肥,氮、磷、钾科学搭配,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化学污染对水稻田影响逐年减少。 
3.3水稻耕种收机械化发展势头好 
    武平县大力推广水稻插秧等农机化技术。到2014年底,全县建立水稻工厂化育秧棚7家。水稻插秧机的拥有量达到45台,水稻联合收获机达到136台。 
3.4交通便利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位于闽、粤、赣三 省交界处,南与广东梅州相连,西与江西赣州接壤, 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交通便利,境内国道、省道贯穿南北西东。东经龙岩与厦门、漳州、泉州等经济开发区公路网相衔接,距厦门3OO余km;南经广东梅州一日可达广州、深圳、 珠海、汕头,距梅州机场、梅州火车站70余km;西直通江西会昌;西南直通广东平远;北经长汀至赣州300多km。
4武平县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4.1后备、接班品种引进开发不够
    品种经营门店多,各自推广营利多的品种,品种布局多、乱、杂,目前的超级稻主推品种大多已种植多年, 抗病抗逆性下降, 退化严重,影响产量,缺乏高产、优质、抗性好、能大面积示范推广的超级稻接班品种。
4.2新型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不到位,田间管理较粗放 
    传统的耕作习惯依然难以改变,按照既有习惯操作导致技术实施不到位。对水稻秧苗的田间管理也较为粗放,特别是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各项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给高产稳产带来较大隐患。 
4.3病虫害防治技术较为薄弱 
    我县水稻主要三虫三病:即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螟虫、卷叶虫、稻飞虱,此外,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间隙性暴发,对水稻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农村种植水稻的大多年龄过大,文化程度不高,病虫害防治技术较为薄弱,从而给高产稳产带来较大隐患。 
5武平县水稻再发展的趋势 
5.1施足基肥、巧施穗肥,提高单产可能性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综合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科学施肥是确保稳产高产的关键。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应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中后期增施磷钾肥,改进施肥方法,提倡精确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生产率。一般每667m2 需施N 12—14kg、P2O5 5—6kg、K2O 12—14kg,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5∶1∶0.5。在具体方法上:基肥一般在翻耕前每667m2 施750—1 000kg 腐熟有机肥、碳铵30—35kg 或尿素12kg、过磷酸钙35—40kg、氯化钾5kg ;分蘖肥(栽后5—7 d)每667m2 施碳铵25—30kg 或尿素10kg、过磷酸钙10—15kg、氯化钾5kg。巧施穗肥:分2 次施用,第1 次在幼穗分化Ⅱ期施用,每667m2施尿素4—5kg、氯化钾10kg,第2 次在第1次施用7d后视苗情酌施(或不施)10kg 复合肥。粒肥在破口始穗、齐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粒粒饱等微肥,达到养根保叶,延缓衰老,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产量的目的。
5.2加强预测、病虫综防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健身栽培,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抓住病虫防治适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口农药”,对症下药,确保防治效果。螟虫、卷叶螟可667㎡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ml或20%氟虫双酰胺15g冲水45㎏喷雾,稻飞虱可667㎡用25%吡蚜酮25g或10%醚菊酯40ml或10%烯啶虫胺50g冲水60㎏喷雾,稻瘟病可667㎡用20%三环唑100g或30%克瘟散100ml或2%春雷霉素120g冲水60㎏喷雾,纹枯病可667㎡用24%满穗20ml或30%苯甲·丙环唑20ml冲水60㎏喷雾,细条病可667㎡用3%克菌康80g或20%噻菌铜100ml或20%噻唑锌120ml冲水60㎏喷雾。
5.3推广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加大品种引进力度,做好品种试验、示范工作,不断筛选适宜我县不同生态环境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对推广的品种,要及时跟踪观察,发现田间表现下降的品种及时更换。加强超级稻品种栽培技术的宣传,确保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品种优势,努力提高单产。
6结论与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稻抛秧栽培、机械直播、机械插秧、机械收割等轻简栽培技术的大面积运用是大势所趋。因此,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充分挖掘水稻产量潜力、推广良种良法、精耕细作的传统栽培技术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刘荣元:武平县水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及施肥对策,福建热作科技,2010(4). 
     [2]林建军:武平县超级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农业科技通讯,2011(4).
     [3]陈冬春:中浙优1 号在武平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福建稻麦科技,2013(6).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