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栽培的韭菜,易受到灰霉病、疫病的危害,致使韭菜生长缓慢而细弱。因此,加强冬季大棚韭菜的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1)白点型和干尖型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浅灰褐合成斑块,致使全叶或半叶焦枯。(2)湿腐型发生在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绿色茸毛状物,伴有土霉味、叶上不产生白点。(3)干尖型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渍状后变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成“V”字形。并可向下延伸2-3cm,呈黄褐色,湿度大时,表面生灰褐或灰绿色绒毛状霉。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灌溉、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一方面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另一方面由于韭菜生长快,抗病力差,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中午打开一定量棚膜通风,降低湿度,使棚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但严禁放底风。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将病叶、病株携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蔓延。(2)药剂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效较好。
2.疫病。根、茎、叶等均可受害,尤以假茎和鳞茎受害重。叶片染病多始于中下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长5-20毫米,有时扩展到叶片的一半,病部失水后,明显缢缩,引起叶、花苔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白霉。假茎受害后,呈水渍状浅褐色软腐,叶鞘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也长出白色稀疏霉层。鳞茎受害,根基部呈水溃状、浅褐色至暗褐色腐烂。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寄生,借风雨、流水传播。有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轮作倒茬,避免连作:发病时可喷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500-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喷2-3次。
冬季大棚韭菜主要病害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6-07-22 09:10:02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369)
评论:0
赞:0
[导读]冬季大棚栽培的韭菜,易受到灰霉病、疫病的危害,致使韭菜生长缓慢而细弱。因此,加强冬季大棚韭菜的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1)白点型和干尖型初在叶片正…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