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新疆奇台“野果”成了“黄金果”

新疆奇台“野果”成了“黄金果”

发布时间:2016-07-21 16:35:16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08)  评论:0   赞:0
[导读]9月7日下午,奇台县半截沟镇中葛根村,十几位村民忙着挑选海棠果,他们准备把这些成箱的新鲜海棠果卖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公斤售价在1.5元到5元之间。中葛根村是奇台县种植海棠树较多的村子,村民把海棠果称为“野果”…

  9月7日下午,奇台县半截沟镇中葛根村,十几位村民忙着挑选海棠果,他们准备把这些成箱的新鲜海棠果卖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公斤售价在1.5元到5元之间。

  中葛根村是奇台县种植海棠树较多的村子,村民把海棠果称为“野果”。如今,这种“野果”被新疆奇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周勇变成了“黄金果”,他把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思想落实到实践中,让奇台县海棠果的身价翻倍。想不到海棠果能挣大钱

  奇台县林业局局长陈建新说,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的园艺队引进苹果树和海棠树,海棠树耐寒、挡风沙,被种植在山坡和丘陵地带。目前,全县共有两万亩海棠树。

  “以前,这些果子除了鸟吃,每年啪嗒嗒从树上往下掉,成堆烂在地里也没人多看一眼。”奇台县碧流河乡西戈壁村种植海棠树的面积不亚于中葛根村,西戈壁村68岁的村民刘金斗说,如今海棠果的价格从每公斤4角钱翻至1.5元至5元不等。

  刘金斗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这些天,他把从村民手中收购的海棠果拉到工厂加工成果干,新疆奇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再把果干销往全疆。“鲜果、果干都不愁卖,要不是老板周勇带着大家一起干,谁也想不到海棠果能挣大钱”。生意已进入内地市场

  周勇的家在中葛根村,2011年秋天,周勇家里的25亩海棠果成熟,母亲冯淑金找不到销路,她给周勇打电话,让他想想办法。

  在乌市开培训学校的周勇赶回家采摘海棠果,果子卖不完,他和父母一起把果子切成片,在院子里晾晒。

  当年冬天,周勇把果干拿到乌市推销,他发现河北有一家公司真空包装的海棠果干在超市销售,“我品尝后发现两者口感差得太远,新疆的海棠果干这么好吃,又有资源优势,为何不卖自己的品牌?”周勇说。

  把果干销售一空后,周勇考察市场发现,奇台有两家村民进行小作坊加工和销售。他决定注册公司发展海棠果产业。

  2012年9月,总投资200万元、日处理30吨鲜果的果干生产线投产。当年12月,他召集40位村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对海棠果产品申请商标。

  去年,该公司生产的8个系列的果干,进入全疆的800多家商超,利润达到160万元。

  村民算了一笔账,每亩海棠树产5吨鲜果,每公斤按1.5元卖出,假如一户种植10亩海棠树,其年收入可达到7万元。

  村民李金泉说,周勇的思想新潮,经常邀请农业专家给大家免费授课,大家还学会了使用微信和网上购物。

  今年,奇台的海棠果生意已进入内地市场。公司形成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我要用现代文化和思想影响村民,让他们多和外界接触,多开发本土特色的农副产品。”周勇说,明年,公司要生产果酱、果醋、果酒等产品,让奇台的海棠果产品走向国外。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