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王超良:利用废弃秸秆 返乡创业种菇

王超良:利用废弃秸秆 返乡创业种菇

发布时间:2016-07-21 10:59:35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58)  评论:0   赞:0
[导读]一次回乡探亲的偶然发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一名打工仔变成事业有成的种菇大户。他就是安徽阜阳市颍东区超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超良。回乡创业种蘑菇近日,笔者来到颍东区袁寨镇临颍村卢庄自然村。站在村口…

  一次回乡探亲的偶然发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一名打工仔变成事业有成的种菇大户。他就是安徽阜阳市颍东区超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超良。

  回乡创业种蘑菇

  近日,笔者来到颍东区袁寨镇临颍村卢庄自然村。站在村口,只见远处绿色的麦浪间,一排排塑料大棚整齐划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炫丽的光芒,这里便是王超良的蘑菇种植基地。

  掀开塑料门帘,走进一个塑料大棚,王超良正手把手指导社员采摘蘑菇。“采菇时手要轻。你看,用手持菇柄轻轻往上提就好了,注意要采大留小。”见笔者来访,王超良停下手头的活计迎了上来。

  笔者见王超良年纪轻轻,不过三十来岁模样,在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呢?

  “我2001年中专毕业后,随村里乡亲一起外出打工。”王超良说起自己的经历,语气平静,2008年夏天,他回乡午收时发现,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随意堆放,既污染环境又无处可用,心里就想:怎么利用这些废弃秸秆做点“文章”,变废为宝呢?

  王超良上网查询发现,全国各地有不少利用农作物秸秆种蘑菇发家致富的事例;想到家乡有大量可利用的秸秆,他产生了返乡创业种蘑菇的念头。

  王超良做事是个有计划的人。为掌握蘑菇种植技术,他先是来到武汉等地学习,利用几个月时间,系统学习了蘑菇配料、接种、控温控湿等栽培技术。2010年午收后,王超良返乡创业,从亲友处借来2万元作为创业基金,在自家两亩地上建起了两个塑料大棚,尝试种植平菇。由于他懂技术、会管理,加之心细能干,两棚平菇当年就迎来丰收,每棚净赚了6000余元。

  初战告捷后,王超良种植蘑菇的信心更足了。他利用前期赚取的利润,不断扩大蘑菇种植面积,目前已发展种植面积50多亩、建设大棚20个,陆续引进了大球盖菇、灵芝等新品种。同时,他还发起成立了颍东区超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的乡亲一起种蘑菇。学习种植新技术种植规模日益扩大、种植品种逐渐增多,王超良并不自满,他不断学习种菇新技术。“以栽培大球盖菇为例,主要采用阳畦栽培方式,利用小麦、玉米废弃秸秆等作为原料,从9、10月份开始配料、接种、发菌,到11月下旬就可以出菇采摘了;管理期间,只要适时通风,控制好温度,湿度保持在合适范围内,采收要及时,否则,容易造成开伞,经济价值就会下降。”如今,王超良俨然成了一名蘑菇种植专家,说起种植技术来头头是道:“种植大球盖菇不但经济效益好,而且富含相当高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具有治疗或改善人体多种疾病之功效,堪称色鲜味美,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市场上非常畅销。”

  经济效益很可观

  谈及种植蘑菇的效益,王超良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从支出看,每亩地需使用秸秆价值2500元、菌种1500元、土地租金900元,加上建棚、人工、药肥等费用,每亩地投资在7500元左右。再看收益,春季从3月份开始采收,可以采到6月份,一共能采五六茬,出菇量4000斤左右,每斤均价4元,亩纯利润在8000元。”

  如今,王超良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王超良引入腌渍、烘干等技术,蘑菇产品俏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市场,年利润40余万元。“下一步,要把大球盖菇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把掌握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周边群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领大家共同增收致富。”展望未来,王超良信心满满地说。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