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的鱼,每批都贴了商标,只要上电脑一查,什么品种、何时投苗、何时捕捉,档案里都清清楚楚。”25日,在邵武市晒口街道高峰村,红枫耕山队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智刚正在电脑上阅览鱼“档案”。
付智刚1965年出生,读完初中后,插过队,下过矿井,当过机修工,承包过水泥厂,2010年开始养鲫鱼。他的鱼有澎泽鲫、高背鲫、长江鲫和珠江鲫等品种,都养在泉水中,称为泉水鲫鱼。
泉水鲫鱼生长周期长,鱼苗长到十几厘米,需要200天时间,投放到池塘后再养600天,长到七八两重,才能投放市场。相比之下,杂交鲫鱼养6个月就可长到半公斤,养殖过程中投放饲料,品质和口感都逊色一些。
合作社的养殖基地有三百亩鱼塘,一半在养鱼,一半是干塘。干塘不养鱼,让它荒两年,自然晾晒,自然长草,自然挥发有机物。“这么做是为了执行可追溯体系要求。”付智刚说,合作社于2012年11月获得省海洋渔业厅授予的“可追溯体系企业”。此类企业在养殖淡水鱼过程中,必须实行鱼塘养殖两年“荒弃”两年的做法,保障鱼的品质;还必须不用药,做到可查询,可追溯,可召回。
据了解,泉水鲫鱼主要是外销,只在邵武少量供应。他们在城区建了一个冷链车间,早上杀好的鱼,通过物流,晚上便可新鲜地端上厦门家庭的餐桌。
日前,付智刚与香港元初精品食品店建立了供鱼协作关系。明年,合作社将向香港客商提供2万公斤泉水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