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和其他的农作物一样,也都有一些需要防治的病害,目前来说,比较容易影响玉米产量的病害主要有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顶腐病、玉米粗缩病、玉米病毒病。下面就来针对这四种玉米主要病害来进行解释,而且还会给出对应的防治方法。
1、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3年。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量为主,辅以药剂拌种和改善栽培管理等措施。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是长期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最根本措施。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屯玉99、农大95、盛单218等。也可采用20%克福悬浮剂或12.5%烯醇等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
2、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上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玉米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表现出不同症状。田间调查发现,不同地块间发病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低洼地块、土壤粘重地块发病重,特别是水田改旱田的地块发病更重;而山坡地和高岗地块发病轻。
防治方法:处理玉米顶腐病病害时一定要抓住玉米喇叭口初期,使用吡虫啉、啶虫咪类杀虫剂,加上农用链霉素和硫酸锌肥(500倍)对水后灌心,效果不错,注意不能用铜制剂药剂。
3、玉米粗缩病。
米粗缩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基本上无产量。
防治方法:处理玉米粗缩病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减少灰飞虱虫源和做好传毒昆虫防治等措施。对玉米田及四周杂草喷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加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播种前,可用60%高巧或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
4、玉米病毒病。
病毒病表现为幼苗心叶颜色较健株浅,呈浅绿色且有黄绿相间条纹,中后期病株较健株明显矮小,田间试验,感病株较健株减产50%左右,严重的绝收。
防治方法:处理玉米病毒病可在玉米播种时沟施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每亩穴施1公斤硫酸锌可降低毒病的发生。
不管是玉米还是小麦,还是其他的农作物,都应该是以预防为主,毕竟等到问题出现了再去处理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观察,多注意玉米的生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