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2025年三伏多少天?有哪些特点?

2025年三伏多少天?有哪些特点?

发布时间:2025-07-15 17:48:33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编辑359    阅读:(654)  评论:0   赞:0
[导读]三伏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最长、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期,地表吸收热量远大于散失热量,导致气温持续攀升。中国大部分地区此时平均气温超过30℃,部分地区可达40℃以上。那么2025年三伏多少天?有哪些特点?

三伏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最长、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期,地表吸收热量远大于散失热量,导致气温持续攀升。中国大部分地区此时平均气温超过30℃,部分地区可达40℃以上。那么2025年三伏多少天?有哪些特点?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2025年三伏多少天?

2025年三伏天总时长为30天,7月20日入伏,8月19日正式出伏,标志着炎热三伏期的结束。今年的三伏天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的“短三伏”,打破了以往常见的40天模式。2025年三伏具体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各10天。初伏为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中伏为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末伏为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二、今年三伏为什么只有30天?

三伏天的划分依据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遵循“夏至三庚入伏”的规则,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首日。2025年夏至为6月21日(庚午日),其后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20日(庚寅日),因此初伏从7月20日开始。中伏的起始日为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7月30日),末伏则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8月9日)算起。

由于2025年立秋(8月7日)前仅有四个庚日,中伏未延长至20天,而是保持10天,使得三伏天总天数缩短至30天,而非常见的40天。上一次出现30天的“短三伏”还是2015年,此后连续10年都是40天的“长三伏”。

三、2025三伏天有哪些特点?

1、入伏较晚且为“母伏”

入伏时间是7月20日,是近60年来最晚的入伏日。按照民间说法,入伏当天是农历六月廿六(双数),属于“母伏”,通常意味着天气会相对凉爽。

2、热量积压高温集中

由于入伏时间较晚,地表蓄热时间延长,热量在伏期内集中释放。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较常年偏高0.5-1℃,高温日数明显增多。

3、“秋包伏”格局

立秋(8月7日)后,末伏才开始(8月9日),形成“秋包伏”格局。按照民间说法,“秋包伏”意味着立秋后还会有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但今年立秋后只有12天的三伏天,所以“秋老虎”的威力可能不会太强。

4、处暑在出伏后

今年8月19日出伏,而处暑交节时间在8月23日,属于“处暑出伏后”的情况。按照民间说法,这种情况预示着年景较好,有利于农作物丰收。

以上就是2025年三伏多少天的介绍,2025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总共30天。这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的“短三伏”,打破了以往常见的40天模式。

关于2025年三伏多少天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文章分类: 其他内容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