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发布时间:2024-12-02 11:42:56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编辑小兔    阅读:(3028)  评论:0   赞:0
[导读]冬至节气常常在一年接近尾声的时候,而现在已是十二月份,马上就会迎来大雪和冬至节气。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下面一起了解下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冬至节气常常在一年接近尾声的时候,而现在已是十二月份,马上就会迎来大雪和冬至节气。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下面一起了解下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一、冬至节气的特点

1.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的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

2.气温走低气候寒冷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冬至开始“数九”,标志着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3.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4.气象变化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二、冬至节气的风俗

1.祭祖

冬至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早上早早准备好祭祀用品,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先,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希望先人保佑,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

2.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3.吃汤圆

在南方很多地区,冬至这一天是要吃汤圆的,取其“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所以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4.吃腊肉

腊肉不光是过年和正月招待客人的主打产品,也是老百姓一年到头犒劳自己的美味佳肴。在大雪时节做的腊味,到了冬至前后刚好可以享用。

5.喝冬酿酒

在江浙一带还有喝冬酿酒的习俗,冬酿酒一般是指入冬之后酿的糯米酒,到了冬至前后刚好可以享用。

6.九九消寒

从冬至开始,每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是“九尽桃花开”。老北京自清代起,就有吃“九九火锅”、“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饮食习俗。

7.冬至赠鞋

冬至日儿媳给公婆敬献棉鞋棉袜,有孝敬之意,相沿成习,遂称“履长节”。

以上就是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这些特点和风俗体现了冬至节气的气候特征和庆祝方式。除了冬至吃饺子,你们那还有什么习俗呢?

关于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文章分类: 其他内容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