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从古至今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从这天开始就算正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那么南小年北小年是什么意思?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南小年北小年是什么意思?
所谓“小年北小年南”是指南方有一个小年,北方也有一个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夜不在同一天,北方是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
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说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而湖南台等南方的电视台则会说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夜。
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习俗由来已久,在清朝中前期,南北方都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如《清嘉录》记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而到了清朝后期,帝王家就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也把灶王爷也给拜了,所以北方小年就提到腊月二十三了。
二、南小年北小年有什么区别?
1、时间不同:
南方:南方的小年时间为腊月二十四。(2024.2.3)
北方:北方小年的时间为腊月二十三。(2024.2.2)
2、吃食不同
南方: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大米,所以,南方地区小年时主要是吃大米制品,例如年糕、年粽等。
北方:而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而北方地区小年时主要是吃小麦制品,例如饺子、饴糖、麻糖、火烧等。
3、风俗不同
南方习俗:南方过小年期间,家家户户会将家里的床单被罩拆除清洗,井将被褥放在阳光下晾晒,有着扫尘迎新的寓意而且一家人会聚集在一起,制作米饼、年糕等美食,和家人一起享用。
北方习俗:北方过小年有贴窗花、祭灶神、吃饺子的习俗,小年当天早上,人们就会将剪好的窗花贴在玻璃上,营造喜庆的氛围,并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食用,而且在吃饭前会摆上祭祀的用品,由男性成员举行祭灶神的仪式。
以上就是南小年北小年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小年是春节前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而小年也分为南小年和北小年,每年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
关于南小年北小年是什么意思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