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春节的庆祝方式和意义也在不断地演变和丰富。那么春节到底起源于哪个朝代?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春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据悉,春节起源于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而且最开始时,正月初一在古代也不叫春节,而叫“元旦”。“春节”在我国历史上也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南北朝时,“春节”泛指整个春季。“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才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历史上各个朝代如何过春节?
1、秦汉时期
秦朝时期主要是将夏历十月初一定为新年,叫做“蜡祭”,庆丰收,祭拜祖先,祭拜天地。而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制度,不过将祭祀改为农历一月初一。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出现了很多新风俗,民间有“祭门户”、“祭蚕神”、“吃豆粥”等习俗。皇帝会“登高台”阅兵,作赋等,此外宫中还出现了赏花灯、守岁活动。
3、唐朝
唐朝主要以精心制作的舞龙舞狮、花灯游行和音乐表演来庆祝过年。其中,舞龙舞狮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和辟邪,而花灯游行和音乐表演是一种娱乐和给人们带来欢乐的方式。
4、宋朝
宋朝时期开始流行过年吃饺子和放爆竹的习俗。饺子在宋朝的时候被叫做“角子”,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吉祥物。而且随着火药的发明,它和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一样,都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宋朝,因此,宋朝也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来庆祝过年。
5、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接灶神、贴门神、赏灯会等春节习俗十分隆重。这些习俗都充满了浓厚的民间信仰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我国的春节主要起源于殷商时期,而在各个朝代承袭和演变过程中,春节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而到了现代社会,贴春联、守岁、年夜饭、扫尘等传统习俗,也更是深入人心。
关于春节起源于什么朝代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