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考试或者入学的时候,都需要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比如自己的户籍所在地,但很多人都会将户籍所在地和籍贯相互混淆。那么它们两者的区别在哪?怎么填写?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户籍所在地和籍贯有什么区别?
籍贯是指祖居地(祖籍地)或原来籍贯。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而户籍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但由于搬迁、上学、工作等各种原因,本人户口会迁移到单位、学校等,这时户口所在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比如某人此前户口在四川,出生地是湖北,但祖籍(曾祖父辈及以上)是湖南,如今户口从四川迁到了北京。因此该人的籍贯应该是湖南,而户籍所在地则是北京。
怎么填写?
户籍所在地和籍贯的填写方法,按照户口登记管理条例,公民填写户籍所在地时,城市户口的应该填:某某省某某市(县)某某区;农村户口的应该填:某某省某某县某某乡。而籍贯则填写的是本人祖父的居住地,写到县(区)一级就够了,比如安徽省阜南县。
户口迁移后,籍贯会变吗?
籍贯指的是祖居地,而不是你本人的原居地,户口迁移,与祖籍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也就不会改变。
总的来说,籍贯就是祖居地或原籍,而户籍所在地登记户口的所在地,两者并非是同一个概念,因此在填写的时候一定要区分清楚才行。
关于户籍所在地和籍贯有什么区别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