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县富规划 构建全县域路网格局
科学规划是促进公路快速发展的前提。威县县政府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威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13―2030)》,坚持四个原则,力促公路科学发展。
城乡一体化原则。交通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按照《威县总体规划》,结合“1+3+4+180”(1个县城+3个卫星镇+4个重点镇+180个中心村)镇村布局、产业布局,规划提出要构筑“一环八纵九横”路网格局,其中包括县乡道路9条223.9公里。
快捷出行原则。发展公路是为了群众出行方便。在规划路网布局和具体路线时,明确了“最远村距县乡主干道不超过3公里”的思路,打造最远村到县城不超过1小时、乡镇到县城半小时交通圈。
利用现状路原则。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最大限度地节省建设资金。
对外互联互通原则。交通的本质是开放的。在连通主干道、连通县城的同时,注重与周边县市道路的连接连通,打通断头路,外延到县界。计划到203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78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7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县级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乡级公路达到三级以上。
小县大建设 推动全方位升级改造
威县县政府对公路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将公路建设列入民心工程。该县创新管理举措,实行每条在建公路均由县交通局1名副职分包的责任制,负责工程协调、工序控制、目标管理,实行局领导、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为了确保公路建设资金到位,县政府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县财政每年根据建设指标足额将公路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一般公路除省补助10至12万元、自筹5万元外,其余18万元全部由县财政负担,县道和重要乡道除省补助外,全部由县财政负担。2013年至2014年共列支144公里公路建设资金7300万元。同时,整合农开行、扶贫、水利等专项资金,打捆使用,2014年共利用专项资金320万元,修路60公里。该县还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两年共筹集资金240万元。
建管养并重 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公路与千家万户的基本出行息息相关,必须保证建设质量。该县全面实行公路建设“七公开”,建立健全了四级质量监督体系。通过招标聘请有资质的民营企业―邢台宏信工程检测公司,对公路各个施工工序进行全程检测;聘请专业监理机构,实行旁站监理,使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了100%,优良率达到了95%以上。
为强化养护管理,县政府专门出台了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县财政每年足额列支养护配套专项资金。该县还将县道和重要乡道养护全部推向,公开招标聘请专业队伍进行养护;所有乡镇均成立了公路养管所,县每季度对其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拨付养护经费。目前,威县公路好路率达82.3%,经常性养护率达100%,县道“田路分家”指标达100%、道达91.4%。
“尽管我县公路建管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坚决贯彻全省召开的推进公路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全面实现公路"畅安舒美"目标。”副县长刘瑞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