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正式实施

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正式实施

发布时间:2016-11-30 01:22:02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74)  评论:0   赞:0
[导读]昨日从长江水产研究所获悉,针对中华鲟产卵频率降低、洄游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自然种群急剧衰退的现状,由农业部组织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编制的《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已正式发布并进入实施阶段。 《中…

昨日从长江水产研究所获悉,针对中华鲟产卵频率降低、洄游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自然种群急剧衰退的现状,由农业部组织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编制的《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已正式发布并进入实施阶段。

《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按照自然种群保护为主、人工种群为辅的原则设立了近期和中远期目标,提出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遗传资源保护和支撑保障的总体行动方案,以期缓解不利影响、减缓中华鲟的衰退趋势、实现物种延续。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实现中华鲟人工养殖群体资源的整合,探索完成中华鲟在淡水海水中交替生活的养殖模式;到2030年,中华鲟自然种群得到有效恢复,关键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人工群体资源得到扩增和优化,实现人工群体的自维持和对自然群体的有效补充;到本世纪中叶,中华鲟自然种群得到明显恢复,栖息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工群体稳定健康。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上世纪末期,梯级水电站、涉水工程、长江航运、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长江生态环境,自然条件下,中华鲟繁殖卵苗总成活率极低,目前长江里生活的野生中华鲟已不足百条。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升级为极危级保护物种。

2013年至2014年,我国科研机构连续两年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在地球上生活了1.4亿年的古老生物、“水中国宝”中华鲟正遭遇严峻的种群危机。据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鲟保护专家危起伟介绍,当前,中华鲟自然种群衰退的趋势仍在急速加剧中,位于葛洲坝下的产卵场面积逐渐缩小,适宜性下降,繁殖规模逐年缩减。虽然2015年在长江口监测到中华鲟幼鱼,表明2014年中华鲟可能在其它江段形成新的产卵场或产卵时间延迟,但未来产卵活动能否延续仍未可知。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