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鲢鱼效应介绍

鲢鱼效应介绍

发布时间:2016-11-29 23:52:37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86)  评论:0   赞:0
[导读]沙丁鱼是鲱鱼家族中的一种,生活在南北半球温度在6℃~20℃范围内的海洋中。沙丁鱼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是欧美人最喜欢食用的一种鱼类。等同于“鲢鱼效应”、“鲶鱼效应”、“鲇鱼效应”。 鲢鱼效应由来 很早以前,北…

沙丁鱼鲱鱼家族中的一种,生活在南北半球温度在6℃~20℃范围内的海洋中。沙丁鱼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是欧美人最喜欢食用的一种鱼类。等同于“鲢鱼效应”、“鲶鱼效应”、“鲇鱼效应”。

很早以前,北欧的挪威人就有从深海捕捞沙丁鱼的传统。那时候海洋里的沙丁鱼很多,而出海捕捞的渔船并不多,所以渔民们不用担心沙丁鱼的数量。他们只担心沙丁鱼能否活着抵达港口,因为人们都喜欢食用活泼新鲜的鱼类,如果能让沙丁鱼活着到港,售价就会比死鱼翻上好几倍。

沙丁鱼性喜密集群栖,而且有不爱动的惰性。当他们被捕捞上船之后,常常因为挨得太紧而窒息死亡。由于渔船每次出海的时间都比较长,少则两三天,多则六七天。所以等到归来时,大多数沙丁鱼早已死了。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但都失败了。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有一条渔船总能带回来比别人多得多的活鱼上岸,由于活鱼比死鱼贵出好几倍,这条渔船自然大赚其钱。人们纷纷猜测:原因何在?这条渔船的内部有什么秘密吗?可是对这个问题,渔船的船长却一直三缄其口,人们也始终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这位船长死去之后,人们才终于发现了他成功的秘密。他们打开渔船上的鱼槽,发现与其他渔船上鱼槽不同的是,里面多了几条大鲶鱼。原来,鲶鱼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会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而习惯群栖的沙丁鱼受到这个“异类”的冲击,自然也会变得 紧张起来,四处游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捕捞上来的沙丁鱼的成活率。

后来,人们就从这个故事里总结出了一条规律,这就是“鲢鱼效应”: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往往能激活内部的活力。

常用来比喻一些安于现状的人,说他们不去取上进,说生活中应该要有用于激励的“鲢鱼”。

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相关物流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