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中国燕麦栽培状况

中国燕麦栽培状况

发布时间:2016-11-29 19:38:16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06)  评论:0   赞:0
[导读]燕麦在全世界五大洲42个国家栽培,在世界八大粮食作物中总产量居第五位。燕麦主产区是北半球的温带地区,重要产区是欧洲、中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东部。欧洲分布最多的国家有俄罗斯、波兰、乌克兰、芬兰等,中北美洲有…

燕麦在全世界五大洲42个国家栽培,在世界八大粮食作物中总产量居第五位。燕麦主产区是北半球的温带地区,重要产区是欧洲、中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东部。欧洲分布最多的国家有俄罗斯、波兰、乌克兰、芬兰等,中北美洲有美国、加拿大,大洋洲有澳大利亚,亚洲东部有中国等。

燕麦一般分为带稃型和裸粒型两大类。世界各国栽培的燕麦以带稃型的为主,常称为皮燕麦。我国栽培的燕麦以裸粒型的为主,常称裸燕麦。裸燕麦的别名颇多,在我国华北地区称为莜麦;西北地区称为玉麦;东北地区称为铃铛麦。

我国燕麦生产省区有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宁夏、云南、四川、贵州、青海、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西藏,共有210个县(旗)种植。但是我国各地区燕麦单产差异较大,云、贵、川偏低,约750kg/hm2;其他地区为1000~2000 kg/hm2;青海以种植皮燕麦为主,约2000~3000 kg/hm2。我国燕麦种植自上世纪70年代总产量随播种面积递减而呈下降趋势,单产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上世纪60年代1000kg/hm2上升为近几年2000 kg/hm2,增产一倍以上。

我国种植燕麦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而燕麦在我国的分布区域也较为广阔。由于地区间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农业条件都相差较大,因此,中国燕麦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差异显著的生态类型。我国燕麦生态类型主要是以生态区划分的,大致分为2个主区和4个亚区:北方春夏播生态区,包括华北早熟生态亚区和北方中晚熟生态亚区;南方秋播生态区,包括西南高山生态亚区和南方平坝生态亚区。每个生态亚区都有与之适应的品种态型,差异显著。

华北早熟生态型:分布在内蒙古土默特平原、山西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河北张家口平川区。这一生态类型的品种生育期90天左右,春季(4月初前后)播种,夏季(7月中下旬)收获。

北方中晚熟生态型:分布在晋西北高原、太行山和吕梁山、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和坝下高寒山区、甘肃省贺兰山、六盘山南麓的定西、临夏、青海省湟水,以及陕西省秦岭北麓、榆林、延安等地,新疆中西部,宁夏固原等地。这一生态品种一般是夏季(5月)播种,秋季(8月中旬至9月下旬)收获。幼苗多匍匐,分蘖力强,植株较高大,籽粒较大,千粒重约为20g。

西南高山生态型: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的海拔2000~3000m高山地带,如大、小凉山和高黎贡山以及甘孜、阿坝等地。这一生态类型品种秋季(10月中下旬)播种,翌年夏季(6月中旬至7月初)收获,生育期220~240天。幼苗匍匐期很长,分蘖力很强,叶片细长,抗寒性强,植株高大,茎秆软,不抗倒伏。

西南平坝生态型: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的高山平坝地区,特别是大、小凉山的平坝。这一生态类型品种10月中、下旬播种,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生育期200~220天。幼苗生长发育缓慢,匍匐期长,叶片宽大,剑叶稍挺直,植株高大,茎秆较硬。

由于我国燕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使我国燕麦行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另外,随着我国燕麦深加工技术的提高,我国燕麦食品也越来越丰富,因而,燕麦作为优质的粮饲兼用作物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