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四川农业大学在内江眉山等地推广稻田养泥鳅 简单方便收益高

四川农业大学在内江眉山等地推广稻田养泥鳅 简单方便收益高

发布时间:2016-11-26 16:41:03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89)  评论:0   赞:0
[导读]7月16日—18日,四川农业大学水产系副教授杜宗君到内江、眉山等地的泥鳅养殖基地考察,并现场向养殖户传授技术。杜宗君主要从事鱼类育种、养殖及水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目前主持四…

  7月16日—18日,四川农业大学水产系副教授杜宗君到内江、眉山等地的泥鳅养殖基地考察,并现场向养殖户传授技术。

  杜宗君主要从事鱼类育种、养殖及水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目前主持四川省“十三五”水产育种攻关“泥鳅家系选育及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项目,以及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 “稻渔高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稻田养泥鳅 一举两得

  泥鳅在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而稻田的静水底泥中常有它们的身影。“除了提供人类身体必需的营养,泥鳅还具有暖脾胃、袪湿、补中益气、强精补血之功效,食药价值较高。”杜宗君说,稻田养泥鳅投资小见效快,是一项双赢的投资项目。

  据杜宗君介绍,水产养殖都怕洪旱灾害,稻田养泥鳅也不例外,要把养殖地选择在方便灌水又不易遭受洪水的地方。在田中挖鱼沟和鱼凼,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10%—20%。在鱼沟内施放经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用每亩用量100—200公斤,目的是让其大量繁殖天然浮游生物,以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追肥。由于泥鳅是水中的潜逃高手,养殖户在砌田坎时,应高出水面20至30厘米。

  在放养时间上,坚持“早插秧,早放养”的原则,养殖户在插秧后10天左右,便向稻田里投入放长度3厘米以上的鳅种,每亩投放2至3万尾。鳅种的选择和投入要讲求科学,要挑选规格整齐、游动活泼、体质强壮、无病无畸形的鳅种,放养前用1%—3%食盐水消毒浸泡5—10分钟,食盐可以杀灭泥鳅体表的细菌、寄生虫,提前预防水霉病等,这种消毒方法安全、成本低、容易操作。

  近期降雨多 及时排水

  杜宗君特别嘱咐养殖户,近期降雨量大,养殖户要将田内过量的水及时排出,以防止泥鳅逃逸。要经常整修加固田埂,注意检查进排水口拦鱼设施,有损坏要及时修补,如果发现死鳅、病鳅,便立刻打捞出来。当前天气炎热,水温超过30℃时,要经常换清水,并增加水的深度,并严防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

  为了确保泥鳅的营养供给,杜宗君建议养殖户使用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0%的泥鳅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并训练泥鳅取食。最初一周,需要饲养员每天投喂7至8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每次要在木桩或金属上敲击出固定的声响,再向水中投食,帮助泥鳅形成条件反射,学会应声觅食。这样可有效避免泥鳅错开进食时间和饲料的浪费。一周之后,泥鳅一天进食三四次即可。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