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江苏镇江:养殖鲟鱼死亡率高 法国七旬老专家揭开谜底

江苏镇江:养殖鲟鱼死亡率高 法国七旬老专家揭开谜底

发布时间:2016-11-26 16:33:53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56)  评论:0   赞:0
[导读]养殖鲟鱼因缺氧而导致“噎死”!?昨天,71岁的法国动物学家雅克拉瑟尔在镇完成研究报告,开出了“诊断处方”——生态养殖,给鲟鱼舒适的生长环境。镇江市水中仙渔业养殖的史氏鲟,是中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优…

  镇江市水中仙渔业养殖的史氏鲟,是中国现存鲟鱼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最大个体可达100公斤以上。

  近年,水中仙渔业扩大了养殖规模,却出现了原因不明的高死亡率现象,企业负责人孙爱义找到武汉水产养殖国家级实验室和专业院校,经过动物解剖,病毒、病菌研究,却发现鲟鱼很健康,没有致命“病因”。半年前,在市人社局外国专家处的帮助下,孙爱义与法国专家组织ECTI取得了联系。这一“健康鲟鱼大量死亡”的案例,引起了71岁的动物学家雅克·拉瑟尔的关注,5月中旬他应邀到中国来“现场诊断”。

  雅克·拉瑟尔抵镇从观察鱼塘生态环境着手,采样、检测,最终确定鲟鱼的大量死亡与病毒、病菌无关,它们是因“缺氧”而“噎死”的!“鱼需要水中的氧气呼吸,尤其是喂食后,需要更多氧气来帮助消化食物,如果这时氧气不够多,它们就会被‘噎住’。”拉瑟尔表示,鲟鱼在生长过程中对氧气量的需求有增有减,鱼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随着生态环境和天气气候情况也在增加和减少,白天、夜晚、雨后都有很大变化。

  “对水中仙渔业来说,这是一次颠覆性的发展契机。法国专家的调查报告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孙爱义表示,利用鱼塘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科学喂养,能够从根本上改善鲟鱼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过去我们一味追求高产高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现在要学习研究从根源着手,改变养殖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