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规模养殖企业。在每个县(区)重点抓一个泥鳅养殖规模企业作示范,具体落实到科技人员上。把水产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到泥鳅养殖上、品种改良、饲料筛选、微生物使用等方面,以此带动全市泥鳅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
二是抓苗种培育创新。采取六项有效措施提高泥鳅苗种存活率:严格清塘消毒;杜绝水中含有车轮虫体及其卵子;泥鳅水花清水下塘;严禁使用有机肥、无机肥和豆浆肥水培育泥鳅苗;定期和不定期使用水质调节剂、底质改良剂;根据水中微生物情况,适量使用生物饲料。
三是抓成鳅养殖水质调解。采取五项措施确保成鳅养殖用水生态安全健康:经常加注新水;定期使用水质调节剂、底质改良剂;使用优质饲料;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保持水中溶氧充足,使用微孔增氧机和其他增氧机械增氧。
四是抓稻鳅综合种养。在2015年开展稻鳅综合种养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扩大试点规模,推广新模式,保证稻谷产量400公斤以上的情况下,泥鳅单产50-200公斤。
五是抓生产规范操作。根据四川省泥鳅养殖地方标准制订了泥鳅养殖技术企业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操作管理,不使用国家规定的渔业禁用药物,严格药物休药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