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是难上加难。可是有这样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农民,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仅用双拐架起了自己的小康路,还带领残疾乡亲走上脱贫致富路。他就是辽河垦区张家街村马家围子屯村民马万林。
今年55岁的马万林开朗、干练、勤奋,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他身残志坚,尽管腿有残疾,但产地收玉米时,他将镰刀绑在胳膊上割水稻,样样农活拿的起。他头脑灵活,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找他商量商量。他鼓励农民搞多种经营,为贫困户协调贷款,带头将低洼易涝的旱田改成水田。
2012年,马万林看到了农民合作社发展前景,说服大家组建合作社,可是磨破了嘴皮子,最后只有7户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他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争取更多的社员,马万林承诺,挣钱大伙分,赔钱算他的。他们连续3年种植有机水稻,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用袁隆平的有机水稻专用肥,水稻涨势比前两年还要好。望着涨势喜人的水稻,马万林的眼角眉梢荡漾着期盼的喜悦。
花香蝶自来,同样是种水稻,马万林种植的有机水稻磨出的大米能卖出10元一斤,申请注册稻花香有机大米商标,是普通大米价格的3至4倍。随后马万林又探索出了走水养鱼,河水种稻,稻康养雁的绿色循环模式。马万林的成功让很多人心服口服加佩服,都想跟随他走上双拐架起的致富路。“我们合作社又加入了很多人,现在能有45户左右。”马万林高兴地说。
致富不忘众乡亲,从小在苦水里长大的马万林深知农民致富的艰辛,从不嫌贫爱富,越是贫困的农民他越要拉一把,他重点吸收27户残疾人家庭养殖大雁,采取基地加农户的养殖方式。除自己饲养300多只大雁外,全部将雁雏免费发放给残疾人家庭养殖,免费提供技术保障,总共1500多只。“把雁雏给残疾人拿家去,让他们养,有的残疾人家干不了,可以找亲戚帮忙,大家互相挣钱,最后我都会回收回来。”马万林说。
合作社给残疾人安排看鱼看水、给大雁放雁雏等力所能及的活增加残疾人的收入,在马万林的帮助下,30余位残疾乡亲今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从一名贫困户发展到带领众多残疾乡亲共同致富的马万林,用实际行动在脱贫攻坚中走出来一条成功之路。模范带头,创新发展,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经验之举,为我市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开辟了一条崭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