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大兴区年轻后生弃城返乡带富村民

大兴区年轻后生弃城返乡带富村民

发布时间:2016-11-24 17:52:06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22)  评论:0   赞:0
[导读]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垡村一派繁忙景象。村旁森林里,连日来,村民正忙着除草、翻土,准备来年引进种植食用菌。“咱这2000多亩平原造林,可是致富的宝啊。”村支书韩森说。就是这个80后,带领贫瘠的小村走上了致富之路。…

  “咱这2000多亩平原造林,可是致富的宝啊。”村支书韩森说。就是这个80后,带领贫瘠的小村走上了致富之路。

  韩森中专毕业后,在城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父亲让他回村接手家里的肉鸽厂。可是见到贫瘠的村庄,他改变了主意。2013年,他改行任村支委,要为村民干点实事。“这么年轻,他干得了吗?”放着肉鸽厂不干,却要撑起这摊子事,村里人都说他“傻”。

  说他傻,是有道理的。小黑垡村人口1100余人,老年人占到22%,残疾人多达120人,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缺乏劳动力,村里也没有任何产业,人均年收入仅6000余元,是全镇仅有的两个低收入村之一。

  “我一家富,不算富,村民都富起来才算富,一定要把小黑垡村发展好,让农民兜里有钱。”上任村支委第二年,村里平原造林2400余亩,韩森看准了林下经济,便与企业合作种植万寿菊。但是,村民对种菊花,心里没底。韩森便挨家挨户地劝说,没少磨嘴皮子。“和企业签订了种植合同,先赊账35万元,给村里提供种苗,村里提供劳动力,成熟后再订单收购,效益高、风险小。”韩森说,几经劝说后,39名村民陆续来地里干活儿了。

  “村集体当时有90万元债,又多了35万元,要是挣不了钱,我就得担责任啊。”年轻的韩森,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每天都一大早儿起,和大伙儿顶着烈日,在地里干活儿。稍一变天,他便整宿整宿地失眠,生怕遇到天灾。收获的季节,成片的菊花不光被企业回购,还让50多名村民每人增收8000余元。

  除了林下经济,当年,韩森还利用村里的废弃鱼塘,建成了湿地公园,并举办了1000余人参加的湿地健步走,许多市民报名参赛,小黑垡村一时声名鹊起。

  去年底,韩森的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全票当选村支书。上任后,韩森又开办了老年餐厅、图书室等,建设集体公墓、拓宽村庄主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村民看到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带头人。

  “林下万寿菊只是一次探索,明年,村里还将投资500万元在林下种植金针菇、大叶蘑菇等效益更高的菌类,吸引市民下乡采菇、赏景,打一个致富的翻身仗。” 韩森没有放弃最初的理想和信念。

文章分类: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