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青岛老农育出“苹果王”一棵产六百斤

青岛老农育出“苹果王”一棵产六百斤

发布时间:2016-11-22 17:56:38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67)  评论:0   赞:0
[导读]山东省青岛胶州市铺集镇铺集一村村民徐文信,幼时由于意外摔伤右腿变成残疾,然而凭借着一手苹果改良技术,连续多年培育出了“苹果王”,不仅发家致富,还多次获奖,成为了许多苹果栽培技术讲座的座上宾,甚至连中科院…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铺集镇铺集一村村民徐文信,幼时由于意外摔伤右腿变成残疾,然而凭借着一手苹果改良技术,连续多年培育出了“苹果王”,不仅发家致富,还多次获奖,成为了许多苹果栽培技术讲座的座上宾,甚至连中科院的院士摸黑打着灯也要到他的果园里看一看。

 

  徐文信1950年出生在铺集镇的铺集一村,三岁时不小心掉进深沟造成右腿三级残疾。因这个原因,徐文信失去了很多机会。18岁时,徐文信初中毕业,虽然成绩优异,但却不能继续上学了,找工作也成了问题。村子里当时有一片苹果园,树龄都在一二十年,被当地人称为“公子树”,其中21棵国光一年才结几筐苹果。村里看徐文信读过几年书,就聘请他担当林业技术员,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和苹果打交道的漫漫人生路。

  时间很快来到上世纪80年代,徐文信30多岁了,还没能娶上媳妇。不过在改良村里的苹果树方面,徐文信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后来村里的小果园一年能结出15000斤苹果了。1981年,邻近的马家村聘请徐文信去当技术员,改良400多棵苹果树,约定分红加提成的方式付给报酬。经过两年多改良,徐文信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苹果产量增加了十几倍,达到16万多斤。当地办苹果技术培训班,也总会请他去讲课。

  1994年,徐文信参与了村里苹果园的公开招标。开始承包了15亩,后来增加到30亩。现在,果园的果树已经有30多年的树龄了,深秋时节,叶子依然深绿浓郁,果树挂满枝头,平均每棵结果300斤以上,多的五六百斤,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至今没有一棵树的树皮有腐烂病。多年来,徐文信的果园没少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有各地农科院院长,也有农业大学教授。果树专家、中国科学院80多岁的老院士束怀瑞有次经过胶州,天已经黑了,但他打着灯专门到徐文信的果园来调研。

  如今,徐文信儿子也已成家立业,一家人和和美美。“苹果给我成了家,苹果给我致了富,我不信命运,我信科学。”徐文信说。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