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生长调节剂代替不了农药肥料

生长调节剂代替不了农药肥料

发布时间:2016-11-18 10:54:59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12)  评论:0   赞:0
[导读]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断闯入公众视野,膨大剂、增甜剂等超标使用的现象被相继披露,令普通民众闻之色变。北京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贾春虹认为,导致这一尴尬的原因,除了部分外行媒体的过度炒作之外,行业本身也应该自…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断闯入公众视野,膨大剂、增甜剂等超标使用的现象被相继披露,令普通民众闻之色变。北京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贾春虹认为,导致这一尴尬的原因,除了部分外行媒体的过度炒作之外,行业本身也应该自省。

  贾春虹说,目前农户在使用调节剂的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比如不注意使用适期,剂量浓度不合适,混用不合理等,部分农户甚至以调节剂代替肥料,导致养分不足,植株早衰,影响了产量与品质,乃至产生残留。

  “其实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农药、肥料都不一样,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叶纪明介绍,调节剂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一是使用针对性强,对作物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二是应用面广,目前广泛用于粮食、棉花、果树、蔬菜等各种作物;三是使用量少,大部分一季只需按规定时间喷用一次。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主任张文君说,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大的优点在于安全性强。但一些厂家对技术要求不严,导致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良莠不齐。不少厂家随意添加成分,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也不到位,部分调节剂一般一季作物按照规定时间只需喷一次,但一些厂家为了推广产品,告诉农户要像叶面肥一样三五天施一次,造成产品滥用乃至残留。

  同时,目前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还面临品种老化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副教授谭伟明指出,销量靠前的35个登记品种均为上世纪90年代前所研发,但仿制产品较多,自主创制品种较少,“目前存在的企业研发相对薄弱,知识产权保护差,仿冒代价太低等问题,都制约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

  要解决行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规范管理,从产品登记上严格把关,并且对农户加强培训,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