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牛人”范书记带贫困老乡“发羊财”

“牛人”范书记带贫困老乡“发羊财”

发布时间:2016-11-17 17:33:07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43)  评论:0   赞:0
[导读]10月13日举行的四川省2016年“扶贫日”系列活动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农业领域有4人获评“四川十大扶贫好人”、1个组织获评“四川十大扶贫爱心组织”。本期,我们讲述获奖者之一——省畜科院助理研究员、蓬安县杨家…

  10月13日举行的四川省2016年“扶贫日”系列活动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农业领域有4人获评“四川十大扶贫好人”、1个组织获评“四川十大扶贫爱心组织”。本期,我们讲述获奖者之一——省畜科院助理研究员、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第一书记”范景胜的扶贫故事。

  10月15日,伏岭羊肉馆在蓬安县城盛大开业。

  范景胜在朋友圈中第一时间分享了这件大事。在他眼里,这比得到“四川十大扶贫好人”荣誉还令人激动。“这标志着我们伏岭村的黑山羊养殖基地,打通了从山场到餐桌的扶贫全产业链条,‘伏岭黑山羊’品牌正在打响。”

  省上的“羊专家”

  怀揣科技大奖入驻贫困村

  80后范景胜是四川畜牧“牛人”。

  2015年9月,省农业厅“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在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启动,范景胜也留了下来。怀揣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位全国第二个肉用山羊新品种的主研者,从繁华都市一头扎进山乡,干起“第一书记”。“脱贫,脱的不是一户,也不是一代。只有发展产业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在范景胜看来,伏岭村742人中183人头顶“穷帽”,如何让这么多老乡坐上产业脱贫快车,是最大的考题。“养羊!”“羊专家”到村,自然首选发“羊财”。范书记走访摸查,发现伏岭村草山草坡面积大,群众有养羊习惯,但没形成规模,品种和技术落后。

  短板也是新空间。在省农业厅指导下,范景胜很快开出“药方”——从羊突破,一村一品,制定黑山羊养殖为主的产业扶贫规划,搞种养循环农业。

  带大家发“羊财”

  户均产业增收逾4000元

  想法不错,但村民起初对这个毛头小伙将信将疑。“羊专家”先从“推销员”做起,“三顾”老乡“茅庐”,扳着指头算账,贫困户唐道辉等几户村民才试着养上几只黑山羊。

  这仅仅是开始。随后,范景胜马不停蹄申报省科技专项,争取种桑养羊项目,整村推进圈舍改造。很快,偌大的养殖基地矗立在伏岭山腰,800余只山羊“入住”。他还引进105只简州大耳羊新品种,用于品种改良。

  他的第二招是带领村“两委”、贫困户代表到乐至、简阳参观学习,贫困户“眼馋”起来,心思也活起来。他争取到“娘家”支持,在村上建起省畜科院专家服务站,邀请知名专家开设村级讲坛,传授养羊手艺。

  第三招是“头羊”战术。范景胜引进兴农公司,牵头成立专合社,将集约化与农户分散养殖结合,同时在贫困户中选出8户养羊科技示范户,作为一线“头羊”。“我们还有四道保障:以合作社帮农户抵御市场风险,以‘大户联养、小户托养、缺劳户寄养’破解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难题,以股份联结、保底回收、保本分红方式提高积极性,以产业风险基金确保贫困户受益。”范景胜说。“请着养”很快变成“抢着养”。如今,咩咩声已不绝于伏岭——全村山羊存栏1300余只,其中贫困户养羊400余只,还试种优质牧草150余亩,玩转了循环农业。范景胜粗算过,贫困户今年可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发上笔“羊财”。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