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途径是通过消化道或伤口传染。经过消化道感染的,可引起羊快疫;经过伤口感染的,可引起恶性水肿。在自然条件下,如在被死于羊快疫病羊尸体污染的牧场放牧或吞食了被其污染的饲料,都可发生感染。很多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可促进该病发生。如寒冷、冰冻饲料、绦虫等。
该病的症状潜伏期只有几小时,继之突然发病,在10-15分钟内迅速死亡,有时可以延长到2-12小时,死亡率高达30%左右。死前痉挛、膨胀,结膜急剧充血。常见的现象是羔羊当天表现正常,第二天早晨却发现死亡;其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离群静卧,磨牙,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昏迷,天然无绒毛部位有红色渗出液,头、喉、舌等粘膜肿胀,呈蓝紫色,口腔流出带血泡沫,有时发生带血下痢,常有不安、兴奋、突跃式运动或其他神经症状。
该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和临床症状及细菌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对于确诊有重要意义。
该病的防治方法用磺胺类药物及青霉素均有疗效,但由于病期短促,生产中很难生效。
每年定期应用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四联苗预防注射。羊群中一旦发病,立即将病羊隔离,并给发病羊群全部灌服0.5%高锰酸钾溶液250毫升或1%硫酸铜溶液80-100毫升,同时进行紧急接种。将病死羊尸体、粪便和污染的泥土一起深埋,以断绝污染土壤和水源的机会。圈舍用3%火碱彻底消毒。也可以用20%漂白粉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