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生猪养殖面临新一轮洗牌

生猪养殖面临新一轮洗牌

发布时间:2016-11-15 18:27:48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23)  评论:0   赞:0
[导读]在猪肉价格低迷的行情下,生产过剩的中国生猪养殖产业正步入“微利”时代,面临新一轮洗牌。江西上高县农民丁进财的猪场里,能繁母猪一批批被淘汰,出栏生猪正在亏本出售。让他连呼“养猪生意不好做了”。2001年,丁进…
  在肉价格低迷的行情下,生产过剩的中国生猪养殖产业正步入“微利”时代,面临新一轮洗牌。

  江西上高县农民丁进财的猪场里,能繁母猪一批批被淘汰,出栏生猪正在亏本出售。让他连呼“养猪生意不好做了”。

  2001年,丁进财租用村里的猪栏开始养猪。从最初靠一头母猪起家到如今拥有能繁母猪150余头、年出栏1000头生猪的养殖大户,他在10多年间经历了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巅峰与低谷。

  “2007年行情最好时,一头出栏生猪能赚800元。”当年的暴涨行情让丁进财开上了好车、建起了别墅。然而自2013年12月中下旬以来,猪价持续走低,丁进财每卖出一头猪就要亏损300至400元。为减少损失,春节后他卖掉了超过一半的能繁母猪。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生猪价格下跌主要是供给大于需求的结果。从供给角度看,近期生猪生产形势较好,猪肉供应充足;从需求角度看,居民消费牛羊肉增多,减少了猪肉需求。

  2013年中国生猪出栏量71557万头,比2012年增加近2000万头,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出栏量。

  在中国生猪市场上,来自农村家庭式养殖户的生猪占据较大份额。江西上高县年调出120余万头生猪,其中约60%为年出栏量500头以下的家庭式养殖户所提供。

  散户多、规模小、效率低的现状制约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给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带来压力。

  在持续低迷的行情下,一些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生猪养殖场通过改良品种等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益。与此同时,部分农村家庭式养殖户纷纷淘汰母猪,在市场倒逼下退出生猪养殖行业。

  “和以往的"暴富"不同,当前生猪养殖正在步入"微利"时代,管理专业化、成本控制精细化、污染处理无害化将成为养殖户面临的新课题。”丁进财没有退出,而是看到了新商机,他投资280万元建起了绿色种养的家庭农场

  “在当地农村寻找土猪苗,只喂自家种植的红薯、萝卜等绿色食品,至少10个月以上"慢养"生猪。”丁进财描绘着他的家庭农场蓝图。他相信,依靠生态、环保的养殖方式,能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生猪品牌。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