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刘富娥:杞农眼中的“枸杞迷”

刘富娥:杞农眼中的“枸杞迷”

发布时间:2016-11-12 10:29:50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43)  评论:0   赞:0
[导读]深秋,精河县13余万亩枸杞已采收完,农民正忙着算收成,而自称为“枸杞迷”的刘富娥则一直关注着枸杞的抗病性、成活率、不同品种枸杞的品质。  刘富娥是精河县枸杞开发管理中心技术开发室主任,她对枸杞的兴趣要从3…

  深秋,精河县13余万亩枸杞已采收完,农民正忙着算收成,而自称为“枸杞迷”的刘富娥则一直关注着枸杞的抗病性、成活率、不同品种枸杞的品质。

  刘富娥是精河县枸杞开发管理中心技术开发室主任,她对枸杞的兴趣要从30多年前说起。

  1984年的夏天,刘富娥被分配到精河县托里镇农科站工作,从那时起,精河县戈壁滩上长出的红红果实引起了她的注意。

  工作的前几年,刘富娥总是跟着农民一起到田间地头,观察播种的技巧,记录枸杞的生长过程,她就像农民一样辛勤地在田地里耕耘。

  渐渐地,刘富娥对种植枸杞的每个环节了如指掌。2005年,精河县枸杞开发管理中心成立,刘富娥成为中心的枸杞研究员。

  “枸杞种植、田间管理,包括种植模式等等细节都会影响枸杞的品质。”11月1日,刘富娥对笔者说。

  长期以来,精河枸杞优良品种占有率低,病虫害发生严重,不能满足市场对优质枸杞产品的需求,农民种植枸杞收入低。为了找寻答案,刘富娥白天在田里实地研究,晚上就一头扎进资料堆里学习、比对,终于得到了答案:一切都要从品种抓起。

  刘富娥与其他技术人员一同引进了6个枸杞优良品种,经过种植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应精河地区生长的“宁杞1号”等3个品种,带头编写了6套新品种枸杞栽培技术手册和修剪技术手册,还手把手地教杞农修剪技术,讲解种植要点。

  刘富娥意识到发展枸杞产业,不能只依靠从外头引进的品种,精河县也要有自己的品种。为了选育新品种,她和同事们整天在枸杞地里穿梭,一起对10万亩精河枸杞丰产园进行了普查。

  “枸杞生长过程受到气候、湿度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确定和熟知一个品种在任何一种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刘富娥说。

  经过大量的筛选、对比试验,刘富娥和同事们一起选育出“精杞2号”“精杞4号”“精杞5号”“精杞7号”4个优良品种,成功推广了枸杞硬、嫩枝育苗技术,精河枸杞的育苗工作推广开来。

  从此农民不再从外头拉苗,而从家门口买苗。现在精河县优质枸杞苗木不但能够满足当地枸杞发展需要,还远供南北疆各地,部分还可以出疆,精河枸杞育苗已经形成新的产业链。

  有时,刘富娥会走进地里直直盯着一颗枸杞,开始农民都觉得奇怪,后来了解了都说:“原来那个枸杞迷来了,她研究枸杞的病虫害防治呢!”

  刘富娥说:“今年我观察并拍摄到了枸杞瘿螨从瘿螨瘿斑内转移的视频,这是个巨大的成就。我们的所有研究最终都要服务于农民,这是作为党员、作为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所以我必须认真。我知道,自治区对林果业也十分重视,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我会继续加油,为枸杞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