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我国耕地基础地力下降明显

我国耕地基础地力下降明显

发布时间:2016-05-16 11:07:58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75)  评论:0   赞:0
[导读]5月16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资源基金联合举办的“中国粮食安全与供给保障高层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专家指出,中国仅用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占全球…

5月16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资源基金联合举办的“中国粮食安全与供给保障高层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专家指出,中国仅用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隐忧,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耕地肥力下降明显,目前中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左右,施肥比例不合理引起土壤板结化严重。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加深,实现粮食供给的压力增大,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难以改变,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形势更加严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艰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强调,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供给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在华北、东北很多地方,种小麦玉米水稻,普遍采用地下水,已经突破125米的警戒线。如果花这样的代价,保证主粮供给的话,意味着牺牲我们下一代人的利益,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点考虑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介绍,基础地力是指不用施肥的时候农田靠本身肥。我国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有50%左右,而欧美国家是70%到80%。由于对耕地过度索取,近10多年,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下降了5%,东北的黑土地效率也一直在下降。

另外土地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也影响着粮食安全。专家认为,若能够科学种植,采取科学施肥,改善土壤,中国粮食产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