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蝴蝶兰园里,新品种蝴蝶兰争奇斗妍。
从靠天种菜到控温控湿
近年来,通过引进现代种植管理的模式和技术,漳浦农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不断健全,使漳浦的蔬菜成为远近闻名的“香饽饽”。
去年,中国利农集团下属利苑农业技术(漳州)有限公司计划在石榴镇发展30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目前已在石榴镇长兴村开发建设蔬菜大棚450亩,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平整土地,留足水渠,建起宽6米、长50米的20多座温室大棚。引进优良品种,按标准种植了甜椒、黄瓜、西红柿、菜胆、南瓜等。
公司经理黄坚华说,这450亩的蔬菜基地,只雇用了70名附近村庄的农民当基地工人。喷水管埋到每一畦的大棚菜地上,工人栽种和采收蔬菜,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不但工人平均年工资在1.2万元以上,公司一年内就创下1000万元产值,平均亩产达2万元以上,是原来亩产值的5倍左右,还改变了以往靠天种菜的习惯,实现控温控湿,旱涝保收。
漳浦县还通过现代农业种植模式的严格管理,成为福建第一个供香港蔬菜基地县。2008年12月,漳浦县通过深圳市检验检疫局考核验收,每月供港蔬菜上千吨。
据悉,漳浦县通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严抓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管理,拥有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6万亩,自营蔬菜出口企业32家。2008年,该县食品、生鲜出口创汇达到1亿美元,主要产品有大葱、白萝卜、胡萝卜等各种蔬菜,成为漳州市出口蔬菜最多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