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

发布时间:2016-10-13 23:13:15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274)  评论:0   赞:0
[导读]症状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一6cm。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1—5…

症状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一6cm。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1—5mm)形状各异的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小菌核;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病原RhizoctoniasolaniKti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初生菌丝无色,直径4.98—8.71um,分枝呈直角或近直角,分枝处多缢缩,并具1隔膜,新分枝菌丝逐渐变为褐色,变粗短后纠结成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淡褐或深褐色,大小0.5—5mm。菌丝生长最低温度4℃,最高32—33℃,最适23℃,34℃停止生长,菌核形成适温23—28℃。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病薯上的或留在土壤书的菌核越冬。带病种薯是翌年初侵染源,也是远

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发生与春寒及潮湿条件有关,播种早或播后土温较低发病重。该菌除侵染马铃薯外,还可侵染豌豆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渭会、高原系统、胜利1号等较抗病。(2)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薯播种。(3)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4)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5)其他方法参见绿豆立枯病。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