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是眉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又是朝阳产业,该县自2009年10月25日通过猕猴桃无公害产地整县环评以来,猕猴桃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产业基地县。但是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安全生产、产地准出及质量安全追溯等角度来看,部分果农在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猕猴桃膨大剂,盲目追求大果效应,单纯追求高产,这样势必会给这一产业发展带来很大隐患,我们应该从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方面加以正确引导。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过量使用猕猴桃膨大剂的危害。
猕猴桃膨大剂,俗称“大果灵”,也叫“膨大素”,中文通用名为氯吡脲,属苯脲类物质,主要刺激细胞分裂素物质,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是一种促进细胞分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可以产生助长和速长作用。使用膨大剂能使果实变大、产量提高,但也易造成果实外形畸变、品质下降、口味变淡,口感差,贮藏期和货架期明显缩短、烂果率增高,影响长远市场的稳定与开拓,同时,还会造成树体早衰、大小年现象严重发生、树体寿命缩短。
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认证,提升品质。
1.生产作务技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疏花疏果、人工授粉、果实套袋等关键实用技术改善果品品质。
2.加强品牌认证:在正确引导果农推行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绿色、有机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生产绿色安全果品,依靠质量树立名牌,占领市场,增加收益。(作者:李金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