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悬钟村退伍军人杨龙钦是水产养殖大户,也是最早采用鱼、虾、蛤混养模式的养殖户之一。七八年前,他从一位改行养殖户那里购买了20多亩虾池开始搞水产养殖,并且一开始就搞虾蛤混养。当时也是为了净化水质才在虾池的浅水区铺上沙层,后来这些沙层就试养了小批量的花蛤取得虾蛤双丰收。
连日来,福建诏安县梅岭镇高坑村黄明耀10多亩虾池里一派热闹景象,10多名工人忙着收成花蛤。今年来,该镇收成花蛤400多吨,养殖户增收350多万元。
近年,梅岭镇水产养殖户创新养殖模式,在虾池里同时放养对虾、鱼、蛤等,走出一条多样化立体混合养殖模式,实现增产增收。
梅岭镇三面环海,有着丰富的水产养殖资源,仅虾池就有4000多亩,是诏安县重点水产养殖基地。鱼、虾、蟹等养殖业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上世纪末,由于虾病肆虐,养虾风险逐渐加大效益下滑,养殖路子越走越窄,有的缩小养殖规模,甚至弃业改行。
为此,该镇几经探索,决定实行虾池二次改造创业,邀请县水产养殖技术员前来授课、组织养殖户外出参观学习。后来,一部分胆大的养殖户在水产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在同一虾池里放养花蛤、虾、鱼的“一池多养”混养模式。而随着经济效益不断体现,越来越多养殖户加入“一池多养”队伍。目前,悬钟、腊州、下河、高坑、田厝、林厝等村有混养条件的虾池基本都采用混养模式,总面积达2000多亩,出现虾、鱼、蛤或蟹、鱼、虾等多样化混养。
悬钟村退伍军人杨龙钦是水产养殖大户,也是最早采用鱼、虾、蛤混养模式的养殖户之一。七八年前,他从一位改行养殖户那里购买了20多亩虾池开始搞水产养殖,并且一开始就搞虾蛤混养。当时也是为了净化水质才在虾池的浅水区铺上沙层,后来这些沙层就试养了小批量的花蛤取得虾蛤双丰收。多年探索使杨龙钦在鱼、虾、蛤混养模式上经验丰富,他说:“混养不仅能促进虾、蟹等健康成长,近年来价格逐升的花蛤也成了养殖户增收门路。但放养花蛤要掌握好上市时间,蛤苗大小,本地和外地苗的选择和放养密度也要有所讲究,避免一拥而上影响行情。”
虾蛤混养实现增产增收是否有科学依据?诏安县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站站长沈洪华道出原由,虾贝混养的原理是通过对虾与贝类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充分利用虾类残饲浮游生物等和贝类滤食特点,调节生态平衡,促进各品种生长,提高和净化水质,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